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附建筑参观攻略)

Julie 2016-07-25 17:34:44
  • 1
  • 13416
  • 0
  • 4
  • 4

前几天在里昂西北部大约30公里的小镇Eveux,看到了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Couvent Sainte-Marie de La Tourette),的确是颠覆了传统的视觉感官,也深深的折服于大师的几何学造诣。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3227000000_1_5281_58.png

那这是一所怎样的修道院呢?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现代建筑的大成之作?关于柯布西耶设计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享法妹今天就从这个修道院说起吧。

这个修道院开始设计于1953年,开工于1956年,隶属于多米内克派管区修道院总会,由近百个修道士房间、图书室、餐厅和圣堂等构成。说它是大成之作,是因为在这座修道院上可以看到马赛公寓的住宅单元,看到朗香教堂的宗教空间,还能看到萨伏伊别墅中,柯布西耶大声嚷嚷的鸡腿柱。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3607000000_1_504927_79.jpg

沿着倾斜的通道向前,有一扇厚重又充满神秘感的铜板门(目测20cm之厚),会让人不禁开始想象教堂里面的设计。修道院的核心部分是教堂,大约有230平米,空间属于窄长形的,采用俭朴的混凝土墙体和简洁的顶板。从它们之间挤进来的阳光,逐步地把顶板照亮,投射入下方的石头祭坛。整个教堂都没有彩色玻璃,也没有什么圆花窗,只有水平方向的通风口,上面涂满了各种鲜艳的色彩,与幽暗的墙壁形成极大的反差,有人说它甚至已经超越了万神殿的空间感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庄严感,让进入这里的人不断询问“我是谁?”,从而不自觉地去探求内心最真实的一面。这是真实对伪善的胜利,是灵魂对物质的胜利,而修道院,就是这一切的记录者。

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中探讨大师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比如这个混凝土浇筑的构件,分明已经是走廊尽头,也分明开了窗子,他非要挡住你的视线,告诉你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完全束缚住了你在建筑室内的活动。 

实际上,这个修道院也完美体现了柯布西耶所提倡的纯粹主义建筑风格,简单来说,纯粹主义关注的是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和形体,并应在调整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而这个修道院完美展现了他对光与空间的驾驭,是光和影塑造出了这座建筑的真正精神,除此之外,它无须再添加任何东西。既有宗教的神秘,也有前卫艺术的气息,这或许就是柯布西耶所说的“真实的建筑”。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够一直延续到清晨,当然,这种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的融合。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那勒·柯布西耶究竟牛在哪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建筑大师。

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1于1887年生于瑞士,后来1930年获得法国国籍。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4139000000_1_57105_21.jpg

柯布西耶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

除此之外,他推崇的是机械美学,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二战之后他的作品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佳注重形式,更加追求原始的趣味。

1965年8月27日,勒·柯布西耶在Cap Martin海湾游泳时因心脏病发作而与世长辞,与他的太太一起被埋葬在Roquebrune-Cap-Martin.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4253000000_1_269776_75.jpg

那就法国来说,我们能看到哪些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呢?说实话,他对建筑界的影响太大了,细细数数还真不少呢。享法妹给大家一一介绍,有时间的小伙伴不妨去看看大师的作品。这不,也就前几天,2016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勒·柯布西耶17座建筑设计作品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4317000000_1_36509_64.jpg

Villa Savoye 萨伏伊别墅

我们先来说说最出名的萨伏伊(Savoye)别墅。这是勒·柯布西耶和他的堂弟皮埃尔·让纳雷合作设计的。萨伏伊别墅最初是当作萨伏伊家在乡间的避难所而设计。

别墅在设计之初,柯布西耶原本的意图是用这种简约的、工业化的方法去建造大量低造价的平民住宅。没想到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接受,却让有亿万家产的年轻的萨伏伊女士相中,于是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作品,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4503000000_1_137723_5.jpg

总结来说,这个公寓完美体现了“简约的豪华”这样一个概念。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

Savoye别墅地处巴黎市郊的poissy小镇。需要坐RER A到终点站Poissy,出站后坐公交车到Villa Savoye站下车即可到达。

巴黎大学城 Maison de Brésil /Swiss pavilion

在Cite Universitaire里面,巴西公寓和瑞士展览馆,都是柯布西耶设计的高密度住宅典范之一。

1929年,勒·柯布西耶接到了大学城瑞士馆的委托设计,为身在巴黎的瑞士大学生设计提供居住和社会服务的功能空间。在他的设计下,由立方体型式构成的主体建筑前方、楼梯间、入口门厅、 和服务空间较低矮的外墙则很谨慎的被塑造成波状墙面。这种建筑群体的配置手法不仅给建筑带来了“ 肖画”的效果,更在静态的主体建筑前带来了一种运动扩张的表现。由于预算的紧张,柯布西耶在瑞士学生会馆上更有必要坚持他的自由立面与开放平面理论。比如在建筑的很多角落,透明的表皮暴露着内部的支撑结构,以一种富有韵律的方式表达着立面的连续性。另外开放的平面更加方便于根据楼梯和附件来合理安排布局,开放的视野与自然光的渗透也因此产生了更有组织的碰撞。

巴西公寓是一个5层楼的混凝土材质的建筑,营造出一种悬空感。由支柱支持的这一层被分成东西两侧区域:西侧是布局不规则的办公区域;东侧是一个大的公共区域,包括图书馆、剧院、展览馆和集会区。曲线型的通道又将两个区域相贯通。支柱上方的5层体量块布局有西侧的住宅区和东侧的公共空间,比如厨房、楼梯间等相应的活动区域。建筑材质为粗面混凝土,这也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朗香教堂 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de Ronchamp

朗香教堂并不是传统上的法国旅游胜地,这里位于法国东部靠近瑞士边境Haute-Saône省的小城市Ronchamp,据瑞士巴塞尔只有数十公里。这个教堂是柯布西耶晚期的作品,是一个罗马天主教圣母朝圣的小圣堂。不得不说,实在是这座教堂太与众不同。朗香教堂于1955年落成,它的形式不同于之前任何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古典形式的教堂,而它之后所落成的一切以现代设计和技术手段完成的各种流派的宗教建筑也再没有能盖过它的光芒。


教堂本身不大,室内只能容纳约二百人,大规模集会就是在室外这片空场上。东墙下的室外祭坛、十字架笼罩在巨大的屋檐下,高墙上的玻璃后面是基督圣像。一墙之隔的室内位置也是祭坛,室内外都可以看见这个高高的圣像。教堂室内,一缕缕光破黑暗而入,正是教堂外立面那些不规则小洞口的功用。顿时进入一个神秘而静谧的空间。外墙上面积较小的洞口沿厚厚的墙体呈喇叭口放大,不同形状规格的彩色玻璃组合,使得整面墙和每个洞口都散发出令人不由自主的吸引力。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5310000000_1_111865_65.jpg

这样一个教堂,从远处看有两道弧线交汇,高高扬起的屋面一角,就成为了二十世纪建筑的典范。

马赛公寓 Les Unité d'habitation

 1952年在法国马赛市郊建成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宅——马赛公寓大楼,它像一座方便的“小城”。其实这种公寓勒布西耶一共设计了5处,法国四处(分别在Marseille, René, Briey和Firminy),还有一处在德国柏林。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5756000000_1_274288_67.jpg

马赛公寓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居住层,可住337户1600人。这里有23种适合各种类型住户的单元,从单身汉到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都可找到合适的住房。大部分住户采用“跃层式”的布局,有独用小楼梯上下联接;每三层只需设一条公共走道,节省了交通面积。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7/22/20160722155608000000_1_134791_17.jpg

房间里的设计基本都暗示着柯布西耶“住房是居住的机器”的理念,也反应了他后期的设计更加注重功能而不是形式,代表了他对于住宅和公共住居问题研究的高潮点。

不妨去膜拜一下这位建筑大师,感受他对于城市和居住的思考。



本文为欧时代自由撰稿人原创,版权归欧时代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 oushidai@gmail.com

评论 (1)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