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惊世骇俗的人类,是这样旅行的...

欧洲时报内参 2016-08-01 16:31:39
  • 0
  • 7707
  • 0
  • 1
  • 1
小时候,美国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和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们极少外出,艾米莉更是被称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却能够在局限的空间内创造出诗意的世界。而本文要介绍的几位作家,则完全相反:他们完美践行了“行万里路”的信条:哪怕身上挂着药瓶,也要骑着小毛驴上路的史蒂文生;痴迷植物学、沉浸于漫无边际遐思的卢梭;在夏日星夜中、以鞋带为诗歌“伴奏”的兰波。


挂着药瓶上路的冒险家


纵使自小身体孱弱,英国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却拥有傲人的意志力。他出版的作品题材繁多,如《金银岛》、《海岛夜谭》、《化身博士》、《内河航行》、《新天方夜谭》等。虽然他的作品长期被排除在文学经典之外,或被简单归类为儿童文学与恐怖小说,但其中流露的鲜活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博尔赫斯也没有错过这样一位作者:“我喜欢沙漏、地图、十八世纪的印刷格式、咖啡,以及斯蒂文森的散文”。

事实上,病怏怏却始终四处游历的斯蒂文森曾乘坐蒸汽轮船横跨大西洋、坐火车途经全美、划小艇游历北欧。目之所及的岛屿、海岸的奇妙传说让他沉醉着迷。

         

始终病怏怏却“活泼好动”的斯蒂文森。


斯蒂文森的探险小说富于独创性,对徒步旅行更是有着独特见解:他认为,旅行过程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到达目的地,并坚信唯有一人独行,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徒步旅行”。数人同行,不过是轻快的郊游野餐。不仅如此,如画的风景只是次要的点缀,而心灵从未知路途中获得的活力与追求自由的动力才当真是性命攸关:使生命鲜活的,是清晨独自上路时体会到的希望与冲劲,是夜晚休憩时的满足与安宁。

1878年,刚与爱人分离、郁郁寡欢的史蒂文森骑着一头名叫Modestine的小毛驴穿越法国南部朗格多克地区的塞文山脉(Cévennes)。法国南部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消解了史蒂文森的愁郁。

他偶遇了性格各异的各色小人物,如乡民、修道士、小业主等,并将这为期12天、总计190公里的徒步跋涉经历写入《驴背旅程》。在书中,史蒂文森不仅描述了风土人情与离奇传说,更重申了旅行在个性舒展方面的关键角色。

虽然一生时刻面临变回无助病人的威胁,但史蒂文森始终坚持、并劝说读者抵抗日常生活里疲懒、易满足的舒适与习惯:“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行动,不断体验生命旅途中的困窘与迫不得已 [...] 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脚下的黄岗岩与锋利的燧石”。


史蒂文森因创作的旅行小说、岛屿文学备受徒步爱好者推崇,后人按《驴背旅程》中的描述重走了 “史蒂文森之路”:徒步者将从加泽尔河畔勒莫纳斯蒂耶出发(Monastier-sur-Gazeille),途径沃莱(Velay)、杰沃当(Gévaudan)、洛泽尔峰(Le Mont Lozère),最终到达赛文山脉的“中心”阿莱斯市(Alès),全程252公里。不过更方便的出发地点当属直通火车的勒皮昂沃莱(Le Puy-en-Velay)。


       

法国南部朗格多克地区的塞文山脉(Cévennes)。


现在,这条路上可以租到毛驴,而沿途隶属“史蒂文森爱好者网络”的旅店均设有“驴厩”。为期11天的旅行,租金约为600欧元左右(不含向导费用,但到达目的地后,会有专人负责将毛驴带回出租点)。为避免严寒酷暑,徒步者最好选择五月中旬到六月底,或者九到十月间踏上旅途。更多详情,可参考网站chemin-stevenson.org/fr。




随文附上这个“流浪作家”的一首小诗:

“在广阔的星空下面,
挖座坟墓让我安眠。
我乐于生也乐于死,
我的死是出于自愿。”

孤独漫步者的遐思


与忽略如画风景的史蒂文森一样,思想家卢梭(1712-1778)同样认为徒步的魅力来自于由此而生的忘我遐想。简而言之,在大自然中,肢体运动使身体快乐而惬意,无垠的风景唤醒沉睡的诗意。人们借助感官对现实事物的感受,驰骋于漫无边际的遐想中。让人不禁感叹,他们的生命力,难道全部灌注在思考的过程与结果中?


在《忏悔录》中,卢梭把巴黎蒙莫朗斯(Montmorency)森林称作心爱的书房,常在森林东侧的狩猎城堡附近漫步:“下午我会带上我的白色小本子和铅笔去散步。只有在自然中,我才能写作”。除此之外,他同样青睐埃默农维尔森林(Ermenonville)。现在,森林中有一块面积约为50公顷的公园,专以纪念卢梭(门票为3-5欧元,全年开放):那里设有卢梭纪念碑、英式小花园、以及围绕不同主题设计的凉亭。


在《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卢梭没有多费笔墨去描写景色,而是记下大自然在他心中激发的种种默想。比起使人精疲力尽、鲜有乐趣的思考,在自然间的神游让人乐趣无穷,非语言能概括:“遐想使我的疲劳得以消除,使我得到消遣,而思考则使我精疲力竭,愁肠百结。 [...] 在这样的神游之中,我的心乘想象之翼在宇宙间徜徉翱翔,欣喜若狂”。

在法国海外领地、位于加拿大东部的圣皮埃尔岛居住时,卢梭常常躺在随波漂流的船上,或是站在流水潺潺的溪流边独自遐想:“天气好时,我不耐久等,就在别人还没有散席的时候溜了出去,独自跳进一只小船 […] 仰面躺在船中,双眼仰望长空,有时一连漂上几个小时,沉浸在没有明确目标、杂乱而甘美的遐想之中 […] 有时,我不奔向湖心,却沿着小岛青翠的岸边划行,那里湖水清澈见底,岸畔浓阴密蔽,叫我如何不下水去畅游一番!但最经常的还是从大岛划到小岛,在那里弃舟登岸,度过整个下午,有时漫步于稚柳、泻鼠李、春蓼和各式各样的灌木之间,有时坐到长满细草、欧百里香、岩黄芪和苜蓿的沙丘顶上 […] 波涛声和水面的涟漪使我耳目一新,驱走了我心中任何其他的激荡,使我的心浸沉在甘美的遐想之中,夜幕就在不知不觉中垂降了”。

烂漫的鲜花、缤纷的草地、清凉的树阴、潺潺的溪水、芬芳的气味,卢梭敏感的心灵感官在这片甘美的天地中陶醉。他的精神得以暂时歇息。自然中最优美的形态各不相让,争相在漫步者心中勾起甜蜜的感觉。


心之全蚀:远途中的浪子


1854年,兰波出生于法国香槟-洛林-阿登大区夏尔维勒(Charleville-Mézières)附近的一个叫做许菲力-罗什(Chuffilly-Roche)的小村庄。16岁起,他便盼望逃离日常生活,在迷狂中流浪:“诗人应当是一名盗火者”,诗人魏尔伦更是赞誉他为“羁风之人”。当16岁的兰波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巴黎时,因为身无分文,还欠了车票钱,被带到了警察局。两周之后,一位老师才出面将他保释。



兰波现存诗歌有140首左右,主要在15至19岁间所写。梁宗岱曾写道,在这几年间,兰波认识到了“才能、对才能的蔑视”,以及“天才和对天才的厌恶”。下面这首《感觉》正写于16岁。

“夏日蓝色的傍晚,我将踏上小径,
被麦芒轻轻刺痛,行走在小草上:
像一场梦,清凉透入双脚。
我任凭裸露的头沉浸在清风里。

我不出声,也不思考:
无尽的爱却在灵魂中升起,
我将远去,到很远的地方,像波西米亚人一样,
与自然相伴——欢乐得如同身边有位女郎”。


           

小李子在《全蚀狂爱》中饰演兰波。


对兰波来说,在原处停留无异于被活埋。他在书信中说,诗人应该是一个通灵者:“他寻找自我,为保存自己的精华而饮尽毒药。在难以形容的磨难中,他需要坚定的信仰与超人的力量……他到达了未知。当他陷入迷狂,终于失去视觉时,却看见了视觉本身”。


21岁之后,兰波逐渐放弃文学生涯,开始徒步无休止地远行、流浪:

“我在天空下行走,缪斯,我是你的崇拜者,
噢!啦啦!梦中有无数灿烂之爱!
我唯一的裤子开了口大洞,
沉醉的“小拇指”哟,在路途中采拾你的诗韵!


我的客栈在大熊星上,我的星星们于高空簌簌作颂。
我坐在路边听,
九月晴夜的露水如葡萄美酒,滴到我的额角。
在幻影中我歌唱诗篇,弹着破靴上的丝弦”。

1876年,为免费到爪哇旅行,他甚至加入了荷兰军队。兰波还曾游历塞浦路斯。最终,他在亚丁定居,成为一名公司雇员。1884年,30岁的兰波开始在埃塞俄比亚从事军火走私生意,并赚了不少钱。7年后,兰波的右膝盖患上滑膜炎,并很快恶化为癌症。5月27日,兰波返法将右腿截肢。同年11月10日,兰波在马赛逝世,时年37岁。


旅行者可在翁可火车站(Voncq,兰波正是在此登上前往巴黎的火车)下车,探访兰波出生成长之地。整条线路仅为7公里,沿途以兰波作品《元音》内容为路标。旅行者还会路过兰波母亲的农庄遗址(在二战中被炸毁,如今只余一堵墙壁)。


(欧洲时报/ 杨雨晗)


编辑:海喵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