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它的渊源后,或许你会对法国人的“自大”心服口服

欧洲时报内参 2016-08-22 15:26:06
  • 0
  • 6303
  • 0
  • 0
  • 0

     利普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咖啡馆,也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咖啡馆。一身兼二任,在巴黎当今著名的咖啡馆中,没有任何一家能够与之比肩。

也许你会问,Le Procope 不是一家顶级的政治咖啡馆吗?要知道,那是陈年旧事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家高档的餐厅了。

大家通常都把利普归类于咖啡馆,其实呢,人家打开头就给自己确定了身份:Brasserie。这个字的原意是啤酒厂或啤酒馆。在啤酒馆里当然也能喝其它的酒,也能喝咖啡,也能吃饭,所以,决不能仅仅按照字面来理解它的性质和功能。

1880年10月,阿尔萨斯人 Léonard Lippmann 和妻子在巴黎圣日耳曼大街开了一家餐饮店,取名 Brasserie des bords du Rhin“莱茵河畔啤酒馆”。普法战争,战败的法国把阿尔萨斯割让给德国,他们是逃亡到巴黎来的。

第一次世纪大战爆发后,具有强烈民族感的 Lippmann把“莱茵”字样划掉,店铺的名字变成了“河畔啤酒馆”。战争结束,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他才恢复了酒馆的原名。1920年,马塞兰•卡兹收购了该店,改了原名,却保留了老东家的姓氏,而且又把这个姓氏缩写了。于是,新名成为 Lipp, 沿用至今。卡兹不但保持了原来的传统,而且精益求精,把 Lipp 办成了一家知名的餐厅。

在 Lippmann 主政的时候,“莱茵河畔”已经颇有名气了。法国的文学圣手、《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是个很讲究的人,在餐饮上,只认定豪华的丽思酒店(Hôtel Ritz),但是当他想喝啤酒的时候,便派人去“莱茵河畔”购买。

法国有个象征派作家 Alfred Jarry, 性情怪异,有时候甚至有点“愣头青”的味道。有一次,他在丁香园喝咖啡,旁边坐着一位美女,对着镜子顾影自怜,Jarry 欲与之搭讪,久等未果,于是拔出枪来,对镜射击,然后对美女说:好啦,镜子粉粹了,咱们就聊天吧!他很喜欢“莱茵河畔”的饭菜,却是颠倒着吃的,也就是说,以尾食开始,以冷盘结束。以上两个小故事,已经可以说明该店的酒菜之精到了。

        

Alfred Jarry

卡兹接手后,大展宏图,几年之后便扩大了经营规模,把桌子从10张增加至90张。而且在作家 Fargue 的主导下,请来了高手,以陶瓷和马赛克装饰了墙壁,还请画家加雷(Charly Garrey)绘製了天花板,打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境界。


Lipp 的菜肴属于阿尔萨斯菜系,当家的菜是 Choucroute, 即酸菜猪肉。以腌酸菜打底,配上熏猪肉,或香肠,再加上土豆。好吃,解馋。但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每份的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有机会来北京的话,不妨尝尝“砂锅居”的酸菜白肉粉条,恐怕会觉得更为爽口。


Lipp 的菜单几十年没有变更了,靠的就是“地道”二字招徕顾客。2013年,已届81岁、喜爱中、日文化的前总统希拉克,拄着拐杖,携夫人来此用餐,可见一斑。他爱吃 Lipp 的酸辣牛头。


绝大多数的文艺咖啡馆,哪怕是最有名的,只是文艺界人士聚会的场所。Lipp 却是个明显的例外。政界人士很喜欢光顾它。为什么?查了一些资料,未得其解。仅仅说这里的饭菜好,显然不足以服人。

从二战结束到1957年,是法国的第四共和国。政局不稳,政府走马灯式的倒台。在这一段时期,弗朗索瓦•密特朗曾11次出任部长。1958年,戴高乐复出,通过公民投票,建立了第五共和国。密特朗鲜明地打出了反对戴高乐的旗帜,成了左派的首领。这时的他,当然不可能在政府任职的,他只是一个参议员。


           密特朗

1959年10月15日晚,密特朗在 Lipp 吃饭。饭后回家的路上,遭到枪击,汽车被打得弹痕累累,但人却安然无恙。事后,公众得悉,这是密特朗自导自演的一场“暗杀戏”,目的在于显示自己是法国极右派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为什么说是自导自演的呢?因为,一个叫做 Robert Pesquet 的右派议员对报纸宣称这次暗杀行为是密特朗本人向他“订购”的。结果不难想象,密特朗的形象受到了极大地损害,他的人品受到了极大的质疑。2005年,即在密特朗辞世9年之后,这位Pesquet 又出来发表声明,说是暗杀行为完全是他自己谋划的

枪击事件之后,密特朗作为政治家度过了一段屈辱和冷漠的日子。同时,他自己也明白,他已经走上了一条左派的不归路。密特朗在政治战场上,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终于在1981年登上了总统宝座,成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党人总统。1988年在选举中再次获胜,蝉联总统,至1995年任期届满。

有意思的是,枪击案之后,他并没有把 Lipp 看成他的灾星,仍然不时去那里用餐。1974年4月2日晚,密特朗正在那里吃饭。当时,Lipp 的老板已经是 Marcellin 的儿子 Roger 了。Roger 接到了瑞士大使馆的一个电话,被告知蓬皮杜总统去世了,于是他立即走到密特朗身旁,悄悄把这条快讯告诉了他。密特朗二话没说,没有付钱便匆匆离去。显然是赶回去研判政局的。

一家咖啡店的东主,若是没有政治头脑,若是不广交政界的朋友,他的店面很难成为政界人士所钟情的场所。

1965年10月29日晚,摩洛哥反政府力量的领袖本•巴尔卡(Ben Barka)正在步入 Lipp 准备用餐时,遭到了摩洛哥特工的绑架并被杀害。此事立即导致了法摩关系恶化,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当时的摩洛哥国王是哈桑二世。当国王还是王子时,本•巴尔卡是他的家庭教师。后来,本•巴尔卡成了反君主制度的斗士,被迫流亡国外。他两次受到缺席审判,被判处死刑。1965年初,摩洛哥反君主政体的浪潮日益高涨,国王觉得镇压不如招安,于是在四月份特赦了本•巴尔卡。谁能想到,仅仅半年之后,他就遭到了暗算。据说是摩洛哥当时的内政部长乌夫基尔一手策划的。

鉴于摩洛哥和法国的历史渊源,法国人是忘不了本•巴尔卡的。想到他,自然就会想到 Lipp。2005年,也就是在本•巴尔卡遇害40年之后,法国作家兼导演 Serge Le Péron 拍了一部电影,名字是 J’ai vu tuer Ben Barka (我目击本•巴尔卡被杀害)。海报的背景便是Lipp。


讲过了与 Lipp 有关的政治事件后,现在该说说文艺了。喜欢光顾 Lipp的法国的文化名人不在少数,例如瓦莱里 、马尔罗、 加缪、 萨特、纪德、中国读者喜爱的《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 女作家萨岗、在中国少为人知、而在法国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季罗杜、哲学家Bernard Henri- Lévy等等。


           加缪

在这里,必须一提的 Lipp顾客是爱德华•赫里欧(Edouard Herriot,1872-1957)。他是个大学者,也是个知名的政治家。他曾三次出任总理,两次担任国民议会议长。1946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

大家都知道,当年在法国的里昂有个中法大学。它是在民国初年由蔡元培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合并在一起组建的。1921年,该校成立了一个海外部,选址里昂。当时赫里欧任里昂市长,他对此举积极支持,大力协助,为法中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事也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Lipp 的老板 Marcelin Cazes设立了卡兹文学奖(le Prix Cazes),专门奖掖新秀,即从未获得过其他文学奖的作者。请注意,与别的咖啡馆有关的文学奖,都是外人设立的奖项,或者以某家咖啡馆冠名,如“两座小雕像文学奖”,或者确定中奖人时在某家咖啡馆开会讨论,如丁香园的“不得体书籍奖”。唯独卡兹奖是 Lipp 独立出资的。


           Marcelin Cazes

2008年10月15日,Lipp 在墨西哥城开了一家分店。内部的装修克隆了巴黎的本部,菜色也和巴黎一样,但是,入乡总要随俗,增加了几款墨西哥特色菜肴。装修和餐饮之外,连颁奖的做法也搬到了那里。墨西哥的 Lipp 颁发的是墨西哥文学奖,也是每年发一次。

根据2013年8月份的最新统计,法国人口6400多万。也是在2013年,安徽省的人口是7000万。 一个人口不及安徽的国家,有多少文学奖啊!13亿人,也就只有寥寥几个文艺奖。根据鄙人的感觉,得奖作品并非群众喜闻乐见的,颁奖也引不起什么热评。

大家都知道,中国颁发的文学奖都是严格筛选和严格控制的。发奖可以控制,现在有了互联网,对于一部作品优劣的评论,这完全不是一个评选委员会所控制得了的了。

中国的企业家,包括台湾的企业家,有谁想到过设立一个文艺奖?没听说过。在法国,别说法兰西学院了,连一家咖啡馆都能设立一个文学奖。当然,你可说咖啡馆设奖是一种扩大影响的经营之道,但是,经营之道多得很呢!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深厚的文艺传统,如果企业家身上没有文艺细胞,他怎么会想到设立文学奖呢?

烤鸭是北京的一绝,独步世界,而全聚德从来都是和文艺绝缘的。王致和的臭豆腐也是北京一绝,别无分号。为什么他们想不到设立一个“王致和臭豆腐文学奖”、专门奖励乍读臭烘烘、细读香喷喷的书籍呢?(欧洲时报/ 启洋)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