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答案,要走过千山万水才知道

Feb 2016-10-05 21:35:06
  • 0
  • 8198
  • 0
  • 0
  • 0



前一阵子,有一个关注我的姑娘来找我聊天。

她正在国内读大二,因为一些未来的选择而焦虑着,

焦虑的问题也是这个时段的人经常困扰的问题:


周围的人都在准备出国,自己要不要也出国?

自己是英法双修,又要不要选择去法国留学?


出吧,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坚定出国的理由,在外修学对家里经济也造成一定负担,

可是不出吧,还不知道专业出路在哪儿,周围人忙碌的准备又给自己造成了心理压力,好像不准备出国就落后一步似的。


这种困扰,经历过这个阶段的自会理解。

我想起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同样迷茫,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不知道如何实现生活上的平衡,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更别说未来了,一切都如同包裹在巨大迷雾中混沌模糊,让人不敢轻易前进。


看到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很多人的缩影,

我们都曾在某个路口前踌躇不前。


毕竟,人生有那么多岔路口,在一件事的选择上哪怕只有毫厘之异,日后的人生轨迹都有可能与原本的规划大相径庭。


因为自己还没做决定,一直在左右摇摆,所以来找我咨询意见,想要听听我的看法。

我理解这种置身于跷跷板上的心情,两边不断地翘起落下,待在哪一边都不得安宁,这时候需要借助别人言语的重量,再慢慢达到平衡。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一个人的朝圣》,作者是蕾秋·乔伊斯。


哈罗德,一位已经退休的老人,听闻旧时的同事奎妮患了癌症后决定去看望她——以徒步的形式跨越百里来给予她鼓舞,战胜病魔。


这个决定并非经过缜密的计划,而是头脑发热的产物。然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徒步之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这么上路了。


一路上,身体和精神都经历着双重考验:坚持只穿自己的帆布鞋行走和过长的行走时间使他腿脚肿胀受伤疼痛,一个人整日行走亦是一种难耐的寂寞和煎熬。


开始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目的出发上路,然而在漫长的行走中,习惯于逃避现实掩藏自我的哈德罗被迫与自己相处,重新认识自己。慢慢地,蛰伏在内心的想法逐渐苏醒,包裹着内心的茧有了缝隙。


一路上哈德罗与无数形形色色的人萍水相逢,被不同的事物所影响、改变、塑造。他体味了自由,品尝了孤独,偶遇了友情,学会了独处,发现了自我,明了了内心。


“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


在路上,哈德罗回顾起过去六十年的人生,审视了自己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角色,在自我发现与自我救赎中越走越远,从英国的西南一路走到了东北,徒步跨越了整个英格兰。在旅程的最后,关于生活的答案越走越明晰,他终于聆听了内心的想法,自己的婚姻也被拯救了。


所以这本书名为《一个人的朝圣》,很是贴切。


当时是随手下的,读完以后去查了查,居然是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

大概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无法抉择的问题困扰,又都在这本书里不约而同地找到了答案吧。







说到朝圣,不由得想起一部电影:《朝圣之路》,英文名字叫做《The Way》。


美国医生汤姆突然听闻自己儿子的死讯,儿子死在了比利牛斯山至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上。他放下手头的工作,离开优渥的生活,去带回儿子的尸体。


过去的他曾与儿子疏远,未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虽然为时已晚,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儿子,汤姆决定替儿子走完这一条朝圣之路。



在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徒步旅行者,他们都在生活中有各自的烦恼,希望通过徒步来探寻生命的意义,给予自我心灵上的慰藉。


一开始汤姆倔强而闭塞,坚持独行。后来几次的不期而遇,让他与三人结伴同行。每个人都是答案的探寻者,他们并不一定是基督徒,并不一定是为了见证神迹而来,寻求解惑或者解脱,是共通的。


一路风霜雪雨,遇到了各种困难,经历了百样挫折,但心里却也越走越明晰了。过去的自己被生活物质所囿,错失了了解儿子的机会,现在明白了儿子的性格与热爱。最终他走到了朝圣之路的终点,得到一纸证书,请求工作人员写上了儿子的名字。


这还不是结束,他继续走,走到海角,让儿子的骨灰回归大海。



送走了儿子,他却没有停下行走的脚步,

从世界的某一地开始,继续行走。

从此,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走过了那一段路程,看过了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了未知的人与事,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找寻到了答案,自然会选择与之前不一样的路。


而这条路,会让人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让我们回到最初那个问题:


到底该不该出国呢?


这个问题是人生无数路口选择中的一环,我们总会遇到各色各样影响人生轨迹的问题。


我想起几年前,当我得知以后要去法国念书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情愿,于是便同一个朋友说,“我不喜欢那里,我不想去。”


朋友已经在异国一段时间,他说,你都还没去过怎么能知道不喜欢,总要出去看看,才能下结论啊。有的路,你不走一走怎么知道会有什么?


这个朋友的经历,说起来也蛮有意思。

高中的时候他的英语很一般,在高二的暑假随手买了一本有关雅思的书,看完后就决定考考试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结果就此,走上了一条与大家截然不同的路。

在我们忙着准备高考,在题海里水深火热夜不能寐时,他已经做好了出国的准备。

在高考完的暑假,大家尽情玩乐无所事事或者憧憬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在大洋彼岸了。

在我们上大学,忙于上马哲思修课,犹豫于上哪个大学的时候,他一边上学一边开始做职业上的尝试。

他先一步踏入社会,尝试了几个不同的行业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个。

现在同龄人有的在纠结写论文,有的在发愁找工作,他已经作为公司派往中国的代表,在国内开拓市场了。


有的时候我会想,如果一开始他没买那本雅思书,他会不会选择出国?

如果去了别的国家,如果初到异国没能克服那些困难,如果尝试了别的行业,

现在又会是怎样的境地呢?


我想在高中时候跟我说感觉英语好难的那个他,当时也一定没有预料到几年后人生会这样不同。


我们时常感慨人生的神奇,命运的魅力在于其一定的随机性,你无法准确预测自己会向哪个方向走,不知道哪一步就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不知道尝试多久能找到拼图中缺失的那一块。

总是要走着走着,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生的版图才会渐渐明晰。


距离那时五年过去了,我想经过了这段时间,我也越来越明白自己内心的喜好。


关于这里,于我而言并不是有些人口中的天堂,但是又比我开始预想的好得多。如果一开始就依着自己的性子,那现在一定会后悔错失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事物。


一开始是相当迷茫地踏上路途,如今这条路走到了一半,才渐渐明白了方向是什么,终点在哪里。一路上的自己也在不断地变化,必定需要经历才能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在几年前,我未曾想过这个国家会与我如此紧密相连。

虽然嘴上总是说着想回国,但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眼界等,无一例外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去年这个时候,正面临申请研究生的境地,我纠结于要不要申请法国高商,要不要去别的国家读书。每天被GMAT和申请信息所困,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


现在看来,当时的纠结并非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专业或是学校,多是周围的人申请带来的压力,遂开始跟风。


在经过一番了解与一些尝试后,发现高商并不适合我。尝试后放下了,也就不再觉得遗憾。

反而在这个时间段内,一不小心开拓了写字儿这条路,算是无心插柳。


虽然看起来是一种“被安排”,但是之前的经历和自己的性格一定也在冥冥中起着作用。

正好一年过去了,高商早已被抛到脑后忘得干净。写字儿这条路虽然算是刚刚开始,却有越走越远的打算。


最后,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她的:


首先好好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想法了就不妨去试一试。在尝试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态和喜好也会产生变化,而你所经历的会给你指引,让你明白自己的喜好。

如果不能做决定,时间也自会告诉你。


因为有的答案,要走过千山万水才知道。

由经历沉淀得出的答案,则是时间最好的馈赠。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