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玛黑区,在文艺气息中寻找犹太文化

Julie 2016-02-26 00:48:32
  • 0
  • 11428
  • 0
  • 0
  • 0

玛黑区是巴黎著名的犹太人聚居区,至今仍保留着17世纪的历史遗迹。窄巷的鹅卵石路面高低不平,静幽神秘。相信玛黑区是很多小伙伴都很喜欢的巴黎一角。古老、文化、文艺、神秘、同志、雅痞……可以赋予她太多的词汇。当时身为法国人妻的张曼玉最喜欢的地方也是玛黑区, 它不会惊天动地,却总会会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

享法妹被她吸引,就是因为这里集中的犹太文化。

 

说之前,先让享法妹简单介绍一下玛黑区的历史吧。

玛黑(Le Marais)以前是一篇沼泽荒芜之地(Marais这个词在法语中就有“沼泽”的含义呦)。直到12世纪圣僧兵团将沼泽的水抽干,玛黑开始有了生机,隔了两百年后犹太人在此落脚。16世纪亨利四世仔孚日广场一带兴建皇宫,此后豪门贵族才跟随皇室移入玛黑区,纷纷在此建造豪门宅邸。但随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迁宫以及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玛黑一下子从如日中天跌倒了谷底,一度成为废墟之地。直到19世纪因为工匠与犹太人的搬迁进驻,才起死回生渐入佳境。可以看出,玛黑区的历史与犹太人息息相关,毫不夸张的说正是犹太人创造了今天的玛黑区。

而现如今的玛黑区,因过去历史渊源以及各种迥异的人文交汇,形成了一个独特魅力,很有意思的区域。她跟左岸一样拥有艺术人文气息,但却没有左岸文诌诌的优雅作态,反而多了一点艺术家放浪形骸的狂野;她跟右岸一样拥有领导时尚潮流的特质,但却没有像右岸处处精品的同质性,反而因为小设计师不断出现,又了更丰富的设计感。因此,在玛黑区逛街绝对是一种享受,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到下一个小店会充满怎样的惊喜。

如果你看过《巴黎,我爱你》这部电影,或许你也曾对玛黑区留下一些印象,片中年轻男子对在画室里工作的另一名男子一见钟情……而这样的戏码或许天天都在玛黑区上演,同志文化正是玛黑区的另一大特色。你会发现,你爱上玛黑区的理由正是因为他多元而又充满包容,你在这里不会觉得格格不入,而离开的时候,你会遗憾没能多待一会。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23839000000_1_173266_31.jpg

 

关于玛黑区,要说的有太多,这一次享法妹想给大家介绍的是这里的犹太文化,也许有的会沉重,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但更多的是多元文化本身独有的魅力,她会生生不息。而巴黎,玛黑区,则是感受文化多样性的不二之选。

 

博物馆类

犹太艺术与历史博物馆Musée d'Art et d'Histoire du Judaïsme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24030000000_1_786469_7.jpg

这是一个以犹太艺术与历史为展览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在1998年正式开馆。博物馆不仅仅叙述了犹太人在法国的历史,还包含了在欧洲其它国家和北非犹太人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大量12世纪以来保留下来的藏品,还有很多仪式性的器物,比如安息日套装,光明节用具等等。

展馆二楼有相当大的区域是关于德雷福斯事件的文献,一共有2700份之多!除了文字和图片展览之外,还有当事人的音频,对游客关于此事件采访的纪录片等等,资料超级翔实。享法妹在这里足足待了一下午,回顾了整个事件的历史。

 

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Mémorial de la Shoah

2005年1月27号是波兰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巴黎“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也在那一天正式开放。巴黎纳粹大屠杀纪念馆是为纪念二战期间遭德国纳粹迫害的法国犹太人而修建的。享法妹在南京待了五年都没下定决心去大屠杀纪念馆看一看,这一次在巴黎去大屠杀纪念馆,也是心情极其低落。

展馆外面是一个不大的纪念广场,旁边则是几面刻有76000名遇难者的姓名的墙,按照年份将每一名遇难者的姓名刻在墙上。展馆的内部有祭奠遇难者的地下室,还有图片、视频以及很多音频资料。享法妹当时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影像资料的展览,是二战期间,苏军摄影师在东线战场拍摄的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影像资料。

 

享法妹提醒大家,可能是出于安全原因,在这两个博物馆门前常年都有警察驻扎,进馆的安检也是尤其严格。无形中就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好了,这两个博物馆应该说比较沉重。享法妹也是一直很关心大家吃的好不好,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与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相关的美食。首先给大家带推荐Rue des Rosiers(蔷薇街)这条街,简直就是小吃一条街。

 

餐馆

Mi-Va-Mi

23 Rue des Rosiers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24531000000_1_228080_71.jpg

这家小店的名字是希伯来文,类似于法语Qui est qui 的意思,他家是以传统中东以色列菜为主打。像法拉费犹太口袋饼(Fallafels),皮塔饼(Pitas)以及沙威玛阿拉伯烤肉(Shawarma)是绝对不可错过的。Fallafel是用中东盛产的“鹰嘴豆”泡水之后磨碎炸成小丸子,再加上洋葱、蔬菜等配料,最后淋上老板以12种调味料特制的酱汁,用饼皮(pita)裹食。

除了这家店,同一条街还有另外三家店Falafel也相当出名。

26号,King Fallafel Palace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24837000000_1_136958_53.jpg

34号, L’As du Fallafel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24906000000_1_192980_88.jpg

52号,Chez Hanna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24951000000_1_272891_57.jpg

 

Chez Marianne

2, rue des Hospitalières-Saint-Gervais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25043000000_1_255469_17.jpg

有没有被他家的装饰惊艳到?这满墙的爬山虎真让人欢喜。

他家1970年就开始在这里扎根了,主要以来自东欧、北非和中东的犹太人美食为主,还有地中海菜系等等,可谓是历史悠久。他的装饰也是传统的中东欧特色,有时间不妨去体验一下吧。

 

Miznon

22, Rue des Ecouffes

这家店是2013年在巴黎玛莱区(Marais)开的一家风味小店,店内提供茶点还有特色的碎肉肠,可选勃艮第牛肉、烤肉排和鸡肉生菜,且可以小块试吃。

他家最出名的就是皮塔饼,勃艮第牛肉Pizza和火烤花椰菜,都是一顶一的精品,他家最出名的就是勃艮第牛肉pizza了,勃艮第牛肉的肉量简直恐怖,一个口袋大的肉夹馍里,被一块整的牛肉撑得满满当当。这个牛肉是红酒炖的,红酒有一股特别的甜味附着在牛肉上,但是更奇妙的是一种似酱又不是酱的咸味,长时间的炖煮把红酒的味道都浓缩成了肉汁,去除了酒精的苦涩只留下了葡萄的香醇,巨好吃。

 

咖啡馆

喝咖啡则要去那些门脸看起来陈旧落魄的老咖啡馆,和圣日尔曼大街上的花神、双猴相比,它们算不上有名气,但是花神之流已经被热闹鼓噪的观光客填满,再寻不回昔日文化人云集的盛景。而在玛黑那些幽幽的小咖啡馆里,常常有神色忧郁,面容清癯的文艺青年握着一杯喝冷了的咖啡在发呆,或者趴在咖啡桌上不停手地写字,他们或许就是明日的海明威、萨特。

享法妹给大家推荐一家比较典型的。

Café des psaumes

16 ter, Rue des Rosiers

这家咖啡馆是由一个叫OSE(L’œuvre de secours des enfants)de 犹太组织成员经营的,这个组织是一个儿童救助组织。

咖啡馆保留了犹太文化的氛围,也是大家平常聚集聊天的地方。它提供一元咖啡哦,有时间下午过来晒个太阳喝杯咖啡享受一下慢生活吧。他家的开放时间也是比较傲娇的,每周一到周四14h-18h,周五14h-16h,周六关门,周日11h-19h。

 

面包店

还有让大家流连忘返的面包店,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Boutique jaune de Sacha Finkelsztajn

27 rue des Rosiers

这家面包店有着温馨的历史,自从1930年代店主Sacha Finkelsztajn的爷爷从波兰移民过来之后,在这条街上开了这家面包店,后来1970年初传给了店主的爸妈,至今已经有将近九十年的历史。


连面包店的装潢,都很有家庭式的风格。外墙是很亮眼的黄色,这就是大家都亲切的称它为“小黄店”的原因啦。马上还有一家小蓝店。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012000000_1_79473_21.jpg

店里除了面包和甜品之外,还有犹太人特有的风味小吃,种类之多足以让你瞠目结舌。

Hale(或者HalleChallah

辫子面包是犹太人在安息日及其他庆典节日要吃的面包,大家先祷告后一起分食面包。一般情况下辫子面包是三股辫编成的,这三股面团分别象征着真理、和平和正义。除了原味的辫子面包,通常还会在面包表面放上罂粟籽或者芝麻,象征当年摩西和族人离开埃及后天赐的食物。在制作面团时要在里面加入适量的鸡蛋和蜂蜜,,使得做好的面包由里到外都有淡淡的黄色,吃起来有浓浓的蛋奶香。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052000000_1_68961_62.jpg

Bagel贝果

在Ruedes Rosiers街上的所有犹太面包坊里一定能找到辫子面包的身影,除此以外还有现在深受大家喜爱的贝果Bagel面包,以及连麦当劳都有的Bagel三明治都是犹太人的美食。它最初是在奥地利出现的,制作这种捏成中空圆环、充满嚼劲的面包,当时是为了方便携带,由于这种形状很像马镫,而奥地利德语中马镫是“beugel”经过简化后名字就变成了如今的贝果“bagel”。玛黑区的bagel除了有原味的,还有芝麻籽和罂粟籽的等等,口感极佳、香气迷人。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123000000_1_54473_99.jpg

Borek

想要尝尝鲜的,也可以试试Borek,因为它是由面皮裹着馅料做成三角形,像是中国饺子的放大版,并且是下锅油炸而成的,所以就叫它油炸饺子吧。一般这种犹太的油炸饺子中的馅料是菠菜和羊奶酪,所以如果是喜欢羊奶酪的人就不要错过这个特色美食啦。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152000000_1_41196_57.jpg

 

Boutique Bleue de Florence Kahn 小蓝店

Rue des Rosiers上犹太人的蛋糕房琳琅满目,而以Florence Kahn的蓝房子最具有文艺气息。这家面包店位于Rosiers和Écouffes两条街的拐角处,要知道他家的外墙作为1932年的古董,已经被列为历史遗迹保护起来了。小伙伴们去的时候要小心观看啊,人家可是文物。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218000000_1_179527_61.jpg

一进店就会被他家琳琅满目的食物迷住的,他家主要提供中东欧甜咸犹太食品,像罂粟泥卷,芝士蛋糕,油渍鲱鱼,熏牛肉,香料茄子泥等等。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315000000_1_242338_23.jpg


既然玛黑区以犹太文化为主,那肯定不仅仅是博物馆和餐馆,作为犹太群体,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信仰。当然,在这里长期定居的犹太人,还形成了与自己宗教文化有关的犹太教堂,小礼拜堂等朝拜场所。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教堂里感受一下犹太文化,享法妹觉得确实与其它教堂是有所不同的。玛黑区应该是犹太教堂最集中的地方了。

Synagogue Agoudas Hakehilos

Synagogue这个词专门指的是犹太教堂。

这个教堂在Pavée这条路上,因此也被称为Synagogue de la rue Pavée,教堂建于1913年,由俄罗斯哈西德犹太教社群兴建的,建筑师是著名的新艺术风格领导者吉马赫(Hector Guimard)。

这个犹太教堂在1941年的反犹太主义运动中曾经被破坏,二战之后重新修复。


Oratoire Roger Fleischman

Oratoire这个词指的是小礼拜堂。

Armand Fleischman是法国犹太民族基金会第一任主席,这个小礼拜堂是1931年Armand Fleischman为了纪念他19岁便去世的儿子Roger Fleischman而修建的,是一个用于祈祷和教育的地方。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526000000_1_329300_95.jpg

 

Synagogue de la rue des Tournelles

这座教堂建于1876年,位于玛黑区中心位置,是法国第二大犹太教堂(第一大犹太教堂是位于九区的大教堂)。教堂的外墙有一个超大的蔷薇花窗,还有代表法表的雕塑。1963年,在阿尔及利亚犹太人到达法国之后,巴黎长老会(Consistoires)决定将这座教堂用于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宗教仪式,取代了当时由一小部分德系犹太群体参加的阿尔萨斯式的宗教仪式,这部分德系犹太人在大屠杀中被大量杀害。后来德系犹太人的仪式改在下面这个Synagogue Charles Liché教堂举行了。

 

Synagogue Charles Liché

这个教堂在孚日广场上,原先只是上述Tournelles教堂用于唱诗和学习的地方,后来1963年之后改成了德系犹太人宗教仪式的地方。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651000000_1_13080_65.jpg

说到孚日广场,享法妹不禁要多说几句了,孚日广场可谓是玛黑区的地标性建筑了,可以称得上是巴黎市内最古老的广场,这里的每一幢房子几乎都和一个显赫的名字相连,2号是著名的文学沙龙夫人苏维妮侯爵夫人出生地,莫里哀的成名剧本就是在这里被首次朗诵,由此揭开了法国喜剧的新篇;11号是一代名妓Marion Delorme的居所,21号住过黎胥留红衣大主教;6号雨果故居,如今成为雨果博物馆,一楼常常举办一些主题展,我们遇到的是“罗丹面对雨果”的雕塑展,二楼则保留了雨果的书房、中式起居室、中世纪风格的餐厅和卧室,风格朴素坚韧,一如他文字中的悲天悯人。艺术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广场骑楼下的那些画廊,其实不光是画廊,就骑楼本身就已经足够美了。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0820000000_1_413492_49.jpg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2/24/20160224231004000000_1_413492_26.jpg


Synagogue Nazareth

这座教堂建于1822年,是巴黎最古老的犹太教堂,1852年部分重新建造,它采用了长方形廊柱式的布局,外墙采用了新摩尔式建筑风格,在19世纪前三分之二的时间里都是最主要的教堂,可以容乃1200多人。只是后来随着其它教堂的兴起,它的重要性才慢慢降低。

 

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到玛黑区转一转吧。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