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小又可爱,但一切还是老娘说了算!”可怜的法国宝宝们,一出生就要被父母怼。

想法 2017-04-14 17:40:50
  • 0
  • 10544
  • 0
  • 0
  • 0


《艾莉丝×梨梨酱的法国教养日记》——这是一本来自于台湾的2016年热门亲子畅销书。旅居法国的一位台湾女艺人,将她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巴黎的一段生活记录成册,那些有趣的法国妈妈育儿经验,也逐渐转化成了她自己的教养指南。


但中法两国在幼儿教育观念上的差异,起初却也给了这对母女两人不少“惊吓”。 




在书里她记录了这样一幕画面:

 

有一次,梨梨把带去公园的玩具放在一旁,立刻被一个小男孩拿走了,她很生气急得用中文大喊:“还给我!”,同时还发出尖叫声。


小男孩的爸爸并没有要求自己的小孩把玩具还回去,反而教导梨梨说:“你不要尖叫,这样他不会懂。你要告诉他,这个玩具是你的,要叫他还给妳。” 



无论在巴黎或是乡间,法国小孩不仅比亚洲孩子体型高大,也显得比较独立早熟、性格强悍。在公园里溜滑梯时大家都是用抢的,如果动作慢一点,或是赖在那里不动,很有可能就会被后面的小孩推下去。 


小孩子玩耍时,大人就在旁边坐着看书或是聊天,完全放任小孩用自己的方式互动,就算有纷争也不主动插手干预,希望小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公园里见到孩子被推下滑梯这种事,若是发生在中国,我们的父母一定会是第一时间冲上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吧!碰上性子急躁的,再顺带指责推人的孩子几句,一场小朋友间的纷争,往往最后演变为大人们的战争。 


这不仅让我想到了那句在法国有普遍共识的育儿格言:“你必须教你的孩子承受挫折”。法国家长在形式可控制的情况下,一般不参与孩子间的纠纷,哪怕眼睁睁看到自己的小孩处于弱势,甚至会被欺负。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必须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他不是世界的中心。”

 

法国人说:框架很重要,没有框架就会迷失方向。

 

法国人是从baby一出生就开始着手“框架”的,首先从睡眠教育开始。当睡眠中的baby哭闹时,他们认为要慢一会儿哄他,这叫“法式停顿”。让baby先学着安抚自己,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急着响应,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建立这种态度。 


资深的儿科医生柯恩说:“若父母对于小baby夜里的哭闹能沉着以待,别立刻响应,就能培养出晚上睡得好的baby。如果父母太过神经质,baby就会习惯在晚间醒来,造成父母极大的折磨。

 

法式教养的重点在于训练小朋友学会等待、节制、耐心、等待、尊重他人、快乐的独处,在这些词汇组成的框架里,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在。

 

教小朋友冷静而有智慧,就是暗示小朋友天生就有智慧,能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也能控制自己。凡事有耐心地等一下,无形中就培养出面对挫折的能力。


法国父母认为避免孩子生气的方法,就是要明确地让他们明白,妳为什么不可以发脾气,而不是因为担心惹怒她,而去温柔地配合。要让孩子知道,“你的哭闹是没有用的,这些事都由我说了算。”

 

美国作者帕梅拉利曾经做过一个课题研究——为什么法国妈妈可以优雅地喝咖啡,孩子不哭闹? 


他利用精确而众多的数据,以科学行为观察及实验结果来检验美、法两种截然不同教养方式的优劣。经过长期追踪,法式教养实验组的孩子心理安定,情绪起伏不大,不易紧张兮兮,他们的成长甚至影响父母的情绪及婚姻状况。 




而在整个法式教育的养成关键期,最值得称道和借鉴的,莫过于它借整个国家之力,在政府全面支持和辅助之下建立起来的婴幼儿照护与平等教育体制——一个安全有序,专业高效的托儿所(La Crèche)系统!


这个欧盟生育力最高的国家,号称拥有着全世界最完善和强大的亲子照护系统。





和国内三岁以前的特幼儿主要由家庭(爷爷奶奶辈)和保姆看护不同,在法国人的观念里,祖父母只是需要和孙子、孙女一起玩耍的人。无论什么情况,父母才是孩子的主要照护人,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了解孩子每一天的变化,用心陪伴他们长大。

 

法国的托儿所主要分为集体性(Crèche collective)和家庭式(Crèche familiale )。

 

家庭式的托儿所是把孩子送到保育员家里。一个保育员只可以接收三个小孩,以保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而保育员住所的安全性与食物来源,也都受到政府部门最严厉的监管。每个星期,在家庭托儿所被看护的孩子们,都会被集中送到娱乐中心参加集体活动。


 

不论是担任家庭照顾还是集体托儿所里工作的保育员(l’assitante maternelle ),都是一个受到法国政府严格监管的职业。


自2007年1月1日起,法国政府规定,保育员在通过6个月的审查期后,还要通过60个小时的职业培训课程才能正式工作。经过2年的专业实习后,保育员还要再次接受60个小时更为全面和专业的培训。


在120个小时的职业培训完成后,保育员可以拿到一个照顾幼儿的职业证书。此后,保育员便有资格参加政府的考试而获得在托儿所工作的岗位。保育员在工作期间还必须接受PMI(妇幼保健中心)不定期的抽查。

 

法国政府规定,三个月以上大的孩子就可以送往集体托儿所了。每个集体托儿所都有儿童数量上的严格控制,一般来说,一个保育员最多只能照护4个孩子。一个托儿所又分成三个班级:小班(3个月—12个月),中班(1岁—2岁),大班(2岁—3岁)。

 


从中班开始,托儿所的保育员就开始让孩子们尝试着自己吃饭。阿姨们把食物分装在小餐盘里,端到每个孩子面前,鼓励小宝宝们自己拿起勺子来试一试。


对于才一岁多的孩子,刚开始尝试时,这会是一个特别艰难的任务。眼看着美好的食物就在面前,却怎么也舀不到嘴里,他们一无例外地都会哭闹和发脾气。这时阿姨们会在一旁安抚情绪和鼓励,但也尽量地不去轻易帮忙。


“挫折教育”在这里再次体现。几次之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给父母惊喜。



进入托儿所的大班之后的孩子,就要试着戒掉尿布了。因为法国要求小朋友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必须能去掉尿布,自行如厕。




法国幼儿园的老师不会帮家长照顾小孩吃饭、上厕所这种生活琐事。以法国家长的标准来看,三岁的孩子要学会的不是第二语言、大脑潜能开发、才艺技能,而是基本的生活能力。

当我们还拿着汤匙追着孩子求他吃饭时,法国爸妈早就把饭直接收走了,因为那是你自己决定不要吃的,绝对不会有人求你吃。 

 


集体托儿所还设有专职的儿科护士和营养师。有些托儿所会在市政府网站上张贴孩子所吃食物的清单。法国的PMI对各个年龄段儿童所能吃的食品有严格的规定,也会对孩子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有规律的记录。 


托儿所的收费情况,跟每个家庭的收入和接受政府补助的情况相挂钩。简单来说,以在同一个托儿所的不同孩子为例,年收入越高的父母需要交纳的托儿费用就越高。如果父母都是失业的状况,孩子在政府的补助下可以免费送托。


但无论父母付的钱多还是少,孩子享受的服务都是一模一样的。由于托儿所都是市政府的半福利式的机购,一般情况下,奶粉、食品和尿布都在所付费用之内,父母也不需另付。

 

另有一种有家长组织参与的公托(Crèche parentale),它和一般的集体托儿所没有太大差异,但照护的幼童不得超过20位。比较特殊的是,负责这种公托的组织为家长团体,每位家长每周皆需要排出至少半天时间,去幼儿园做服务志工,但也因为如此,家长得以更了解孩子的每日生活型态。


 

以上介绍的这些组织,多半是针对工作时间稳定的家长。若是工作型态时常有临时性需求的父母,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在法国,另有一种临时性托儿所(Halte garderie)可供选择。父母只需要在两周之前,预告知托儿所孩子需要托护的时间即可。

至于家长得上夜班无法照顾孩子的家庭,也有一些医院或机构会推出夜间托育的服务,非常周到。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