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还是留在欧洲?艺术类专业留学生的职业迷思...

想法 2017-08-11 19:02:28
  • 1
  • 10306
  • 0
  • 0
  • 0

在欧洲生活三年,我经历了学习—实习—工作—回国—决定再次回到欧洲的旅程,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在法留学和工作,尤其是纠结于是否回国这个问题的小伙伴们一些启发。 


学习


2014年,我从国内一所985大学法语/广告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到法国读研究生。因为从小学习钢琴也非常喜欢音乐,我选择了一所私立学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我所就读的专业又细分为博物馆策展方向(Arts)舞台演出管理方向(Performing Arts),课程除了有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等基础课程外,也有音乐、戏剧、艺术活动策划等细分课程。



除了上课之外,我们也经常到巴黎的各大剧院和乐团做访谈、听讲座、看剧、听音乐会,每个学期学校还组织一次为期一周的游学,去了伦敦、柏林、布鲁塞尔、威尼斯等地,访问了柏林爱乐,也参加了201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


 

实习


在那一年的学习中,虽然觉得有些课程挺水,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身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身边又都是各种艺术大牛,我渐渐地也对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对古典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到了找实习的时候,我偶然在学校整理的实习机会中看到一则交响乐团的招聘信息,当晚我便更新了简历和动机信发了过去,和想象中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一份实习不同,没过几天我便得到了回复,没有面试,没有多余的问题,乐团经理说:“欢迎你加入我们。”


就这样我成了世界一流的雅纳切克爱乐乐团的第一个非捷克籍实习生,当拖着两个大箱子去报到的时候,我不会一句捷克语,没有一个捷克朋友,虽然学习钢琴多年,但对乐团工作并不了解。


捷克雅纳切克爱乐乐团


由于是一张白纸,我拿出了谦逊和好学的态度,努力地熟悉乐团里的各项工作,从复印装订乐谱到给巡演预定交通酒店,从帮忙摆放乐器到在后台联络候场,我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听排练和音乐会,一看到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休息的时候去找音乐家们请教。一段时间后,我对于一个乐团的运作渐渐熟悉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非常享受在乐团的工作,和古典音乐、音乐家们待在一起让我觉得无比幸福,于是我决定留在这一行。


 

工作


实习期后半段,找一份新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自己都非常焦虑,一方面因为未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我甚至都不知道明年自己会在哪,能从事什么;另一方面也对自己不太自信,毕竟这一行亚洲人非常少,和本地人相比,自己无论是语言还是经历都很不足。


好在焦虑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做准备,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与行内的前辈聊天,我了解到了许多这一行中的大公司,然后果然在定期浏览他们官网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即使没有把握,我还是决定试试看。



这一次就比找实习时正式了很多,我先后进行了两次面试,一次英语,一次法语问题主要涉及到我在乐团的工作和在工作之前的个人生活经历。两次面试都比较愉快,没有特别刁钻的问题,偶有没听明白的时候对方也很耐心地重复。然后就是长达一个多月的等待。期间我曾发邮件询问,得到的答复是需要等待总部的批复。又过了两个礼拜,就在我觉得大概是没戏了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同意我入职的邮件。


惊喜过后,麻烦却接踵而至。首先因为这份工作的前三个月是实习,所以我需要一份学校出具的Convention de stage, 但学校却以我已经有过一份实习为由拒绝再次开具材料,公司那边又强调必须按程序走否则无法入职。其次当时我的长居卡即将在3个月后过期,如果无法成功续签,对公司是一大风险。



解决这些麻烦的曲折心酸此处略去1000字。最后又是在我即将放弃,心想大不了就算了,重新申请一个学校读书或者收拾东西回国吧的时候,在学校一位老师的帮忙下拿到了Convention de stage,总公司在商议之后决定允许我先干三个月,如果续签顺利就签订工作合同。


于是从去年1月份开始,我加入了IMG Artists的巴黎办公室,担任经纪人助理,主要负责歌剧演唱家和对接歌剧项目。能够加入IMG这样顶级的艺术经纪公司让我的职业生涯上了一大个台阶。在这个平台上,我接触到最先进和全面艺术经纪工作方法,和最顶尖的艺术家和艺术家经纪人共事,我和同事们经常受邀参加巴黎歌剧院的首演或者庆功宴,也经常有旗下的艺术家来办公室拜访,那些昔日在舞台上耀眼夺目的古典音乐巨星成了身边平易近人的朋友。



三个月后,我顺利通过的实习期,顺利续了长居,然后与公司续签了一年的CDD。(没有签CDI既有公司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原因,就不罗嗦了)。


接下来的一年中,工作渐渐进入正轨,我也有意识地加强着对古典音乐这一行的了解,一年听了超过100场的现场音乐会,也不断地通过阅读和查资料加深对作曲家、流派和曲目的理解,我还申请到公司的内部转岗,被派往柏林办公室工作了三个月,在音乐厅和音乐厅后台度过了许多个晚上。

  

换工作,回国


我渐渐地踏上了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经纪人的正轨,在欧洲也过得很开心,但看到周围比我年长10岁同事的职业发展轨迹,我开始有些不太甘心于始终平平淡淡的工作,心底也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许多人都说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那么这一行在中国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一年合同到期之际,我决定先暂停自己在欧洲的旅程,回国看看,当然,也抱着“回国之后没有了文化和语言的隔阂也许职业空间更大”的想法。

 

时间跳转到大半年后的现在,我再次提出转岗申请,做出了回到欧洲,并计划长期生活在欧洲的决定。 回国的这大半年,感受到了帝都浓郁的雾霾和快节奏(或许对我来说稍显浮躁)的生活方式,觉得和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差距不小。另一方面,古典音乐在国内其实不成气候,从管理水平到演奏水平,到整个音乐欣赏和音乐教育的大环境,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当没有“好音乐”包围着我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干这一行最大的Passion消失了。


在加上其他的一系列事情,之前“回国之后没有了文化和语言的隔阂也许职业空间更大”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作为一个非官、富二代,我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行业会仅仅因为“你是本地人”就容易多少,决定职业发展的,除了关系、机遇这些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因素外,最根本还是“你是怎样的人”、“你有怎样的价值”。如果把回国当作捷径,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选择回到欧洲工作不代表不愿意为国内的古典音乐发展做出贡献,而是我认为只有当我没有深陷其中的时候,我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这才是将来有一天能够反过来做出贡献的根基。

  

总结


诚然,我的情况有特殊的地方,古典音乐甚至整个艺术管理都是比较小众的行业,可能无法代表大多数学商科或工科同学的情况,其次,与许多人在外国职场遭受过不公对待,或者与外国人交往感觉比较疏离不同,我也许是特别幸运,也许是性格使然,天生独立、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求较高,物质欲望又很低的我在欧洲融入地不错。一份实习和一份工作我都是整个公司唯一的亚洲人,朋友圈里也早已是欧洲人为主,不能说完全适应,但我并没有明显的疏离感,反而“是唯一的亚洲人”也鞭策和规范着我的行为,因为圈内人对我个人的评价,很容易就会上升成为对中国人,甚至是亚洲人的印象。(所以在国外会更爱国一定是真的哈哈)

 

但与此同时,在欧洲的三年时间,我的经历与大多数留学生无异,在每一次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同样的焦虑和纠结,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想太多、想要的太多”之间摇摆。但经过这么一翻“折腾”,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做出选择——那就是首先要明白“我愿意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我愿意在哪里生活。”其次,在找到事业方向后,有些行业适合回国,例如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电商,或者自己创业;而有些行业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国内与欧洲的差距,如果能力允许,留下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最后,看着自己这些年来的折腾,我仍无比确信在可预见的未来我还会继续“折腾”下去,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作为年轻人,无论留下还是回国,其实都可以是一个暂时的、也没那么严重的决定,回去的可以再回来,留下的当然随时能回去,在哪里生活本没有优劣之分,都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想清楚了什么对于自己是更重要的,也就自然能找到能够走下去的路了。


评论 (1)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