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9年双11编外人员,我怕是个假的90后

英伦圈 2018-11-12 15:40:48
  • 0
  • 6189
  • 0
  • 0
  • 0

几个小时之内,已经在购物车里提前塞进了可能不止一整年份商品的各位,就会在日历翻篇的那一瞬间,齐齐按下购买按钮……

图:Imgur

嗯图放错了……但你们知道圈哥说的就是全民狂欢买买买的双十一

虽然吧,感觉比起再度面目全非的又一年新规则,今年引起全民共鸣的是这个词▼

图: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

作为一个在2009年第一届双十一网购狂欢节那一年正好大一的90后,成功在每一年都避开这个剁手高峰,做了连续整整9年的“双十一编外人员”……

这话题我简直不能更有话语权啊!

原图:giphy

好了,不要说什么圈哥暴露年龄,反正暴露了一个圈哥,还有更多圈哥站起来。

在办公室里一起码字的80后同事都做好了准备在零点抢下几单的这个环境里,手握9年双十一编外人员的履历,真的有时候让我觉得……

自己怕是个假的90后

原图:南华早报

身为网购一代却彻底绝缘双十一网购狂欢的奇葩人士,回顾了下9年来跟双十一擦身而过的各种借口……现在每年11.11这天,都有种隔着微博、票圈看春晚的快感,也就似乎顺理成章了呢!

01

去百度百科求证了一下,某宝某猫的双十一购物节最开始搞起来,确实是09年的光棍节,跟“光棍节”这个概念被人琢磨出来相距16年。

虽然,现在光棍节已经没有人计较自己光不光棍这个问题了,反正单身的忙着给自己下单,有伴儿的忙着给对方清空购物车。

可是09年的时候,网购经济还不如现在这样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爸妈还处在对于网购质疑是不是正牌、会不会被骗的阶段;而同龄的朋友上网买点东西,也还会计较没去实体店试穿过会不会合体,纠结价格超过几百的高价大件儿能不能信任网络另一头的店家。

不过那时候我成为一个早期的双十一编外人士,不是因为怀疑网购的可靠,也不是因为天生科技迟钝,而是因为……

学校宿舍晚上10点断电啊!电脑电池撑不到半夜12点的话,玩什么零点抢购!

图:Imgflip

大学宿舍断电,也算是一个大家共享的特色回忆了。

更何况,其实这并不真的影响零点抢货。毕竟断电不代表断网,即使在那个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普及、还没有人手一台更没有普及某猫某宝app的年代,如果真的想要买买买,大不了就是提前塞满购物车、半夜开机蹲点而已。

和现在的双十一抢购模式,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回想当初,我觉得我能成为第一批双十一编外人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吧:懒得熬夜到凌晨买些我都不自己是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似乎不是个很难理解的逻辑。

好几年之后的2013年,我曾经在11.13号这天,趁着刚过光棍节网购热潮,捡漏在某猫买了个还没卖光、也还没取消折扣的移动硬盘。

这可能是我9年编外人员生涯里,距离双十一抢购最近的一次。

当时我一度好奇,会不会就此成为双十一大军里的一员,把这个移动网盘变成了我的转折点,一年一年地开始跟风买买买。

事实证明,我的懒地让我的担忧成功转化为了杞人忧天,以前不会剁的手,以后也还是四肢健全。

02

这种针对网购狂欢的懒惰情绪,在我大三大四的时候愈演愈烈,成功完成了从量到质的飞跃,我也彻底成为了双十一编外人员里的中坚力量。

图:齐鲁网

维基资料显示,双十一全网销售额是在2012年超过了美国的“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成为全球交易额最大的互联网购物节日。

这个时候,国内整体对于“网购”这个行为的观念,差不多算是彻底走出了消费试探期,开始大步往更完善更全面的方向走,上网买个东西也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

可惜这个时候在双十一面前,我的懒,从情绪上的懒,进化成了观念上的懒。

送上一只面对“双十一大法好”的论调拒绝收听的我。

我本科学的专业属于传播学大类。

一门跟广告相关的课程上,在奥美等等各种跨国大型4A广告公司工作过的老师说,广告这回事吧,最开始出现就是因为市场变饱和了、同质商品和服务开始竞争了、光注重生产质量和销售渠道已经不能卖到满意,于是才有了“宣传”的必要。

所以总会有人觉得,广告的本质,就是想方设法说服消费者,生造购物需求,让他们去买一些自己并不是真正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那时候的我一拍脑袋:双十一可不就是这么一种典型吗!

从易烊千玺、张艺兴这样的鲜肉代表,到周杰伦、罗志祥这样的上一代偶像娱乐回忆杀,再到玛利亚·凯莉这样的欧美流行音乐diva,甚至还有渡边直美……越办越有噱头的双十一晚会,谁说不是这个日子越来越全民娱乐化的体现呢?图:微博 @华西都市报

还真别说,一些双十一购物街这些年喧闹之后的后续争议,确实侧面上一定程度佐证了“生造消费”带来的问题。

一开始,是过量的网购订单让还没能跟上发展规模的快递,从下单到到货的时间被无限期延长,分拨中心堆积成山的快递盒也是很有视觉冲击力。

图:凤凰科技

后来,是“有商家打折降价前特意先太高原价”的争议。

再后来,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吐槽,算计一个月、熬夜到凌晨买下的东西,最后这也退了货,那也送了人,也不知道自己为啥付款的时候怎么就那么积极……

以上3图:微博

也是,买红了眼的时候,谁还记得一开始往购物车里放进第一件商品时候,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的“别冲动”呢?

03

讲到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了:我可不反对网购,更没有“看不起你们趁打折买买买”的那种清高。

作为一个从小逛商场都被教育要盯准折扣专柜、甚至最好忍到打折季再下手的人,看到“优惠”俩字我只有亲切。

至于网购这回事,从袜子到豆浆机,从小说到iPad,从前还在国内的时候怎么某宝某猫某东,到了英国之后就还是原样地刷遍亚马逊、eBay、Argos、John Lewis……

甚至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发布之后,对这条热评我也是深以为然的▼

图:英伦圈往期文章评论区

不过那种“懒得跟风抢优惠”的心态,被我变本加厉地从学生时代发扬光大到了“伦漂”人生,从国内带到了英国,甚至还从网购行为漂移到了线下购物。

依然还记得去年双十一之后,圈哥背后的另一位小编边写黑五攻略边口头安利,瞄准了一台PS4的我最后就接到了黑五之后的星期六,选择了十动然拒。

每年英国summer sale和Boxing Day两个最大规模的高街打折季,我习惯了在大家排队抢货热头消散得差不多之后,才慢悠悠跑去牛津街晃荡一圈,买到一条从280镑打折到29镑的设计师品牌裤子,能回来跟朋友炫耀三年。

当然也不是没有过下手太早、之后继续逛街发现买过的东西被折上折了的内心万份白眼……

打折该买还是买的,就是不爱抢,也不爱挤。

图:giphy

有时候,我把这归结于“缺钱少年”的既定人设。

有时候,我把这总结成人群恐惧症的肥宅属性。

还有时候,我确实冥思苦想也找不到“一定要现在、立刻、马上下单”的理由。

可能这就是一个90后老叔叔的自我修养吧。

懒得双十一,肥宅快乐一生推。

也是有了这样的觉悟,我突然觉得,作为90后双十一编外人员,其实我跟所有很快就要开始下单大战的非编外人员,其实也是心意相通的。

毕竟,什么都懒得买,或者什么都想要买,不都图的是一个自在吗?

图:Tenor

讲到这里,也就没啥必要继续啰嗦了。

那就谨代表双十一编外人员,祝所有编内人员们,接下来的抢购大战中人人锦鲤上身啦!

(英伦圈原创,编辑:Moo,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