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国历史时刻见证人,这位奥驻华大使不能缺席!

维城 2018-12-13 10:44:31
  • 0
  • 5649
  • 0
  • 0
  • 0

1985年奥地利总统Dr. Rudolf Kirchschläger第一次访华(左一);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右一为改革开放之初的奥地利驻华大使 Wolfgang Wolte


      “ 之前,我在欧美,从未做过跟中国有关的任何事情,也没想到过会去这么遥远的一个国家。直到1980年我任职于当时的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大使时,我携着我的妻子和孩子们来到这里,在北京开始了我们6年多的中国生活。” 奥地利前驻中国大使Herr Dr. Wolfgang Wolte回忆道。


      那天,也是奥地利国庆节的后一天,我与前驻中国奥地利大使馆大使Herr Dr. Wolfgang Wolte,及其夫人Frau. Dr. Ursula Wolte女士和他们的女儿Isabella Wolte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讲故事一般。我与大使一家人坐在靠着窗边的小圆桌旁,外面灰蒙蒙的天气下着小雨,蜡烛在桌子中央站立着,像极了一位安静的听众,烛火悄然地呼吸着,将每一个人的脸颊照得微微亮。此时,我与那桌上的蜡烛一样,等待着讲故事的人去翻开那本,讲述着中国八十年代的书,等待同他们一起,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奥驻华大使Wolfgang Wolte家收藏的众多中国老相册


       一家五口,因为公职原因,在80年代来到北京,从未想过会踏上这块遥远东方古国土地的一家奥地利人,至今却与中国结下了深深的渊源,他们对中国文化从无到有,再到了解,直至最后的喜爱过程,让我感慨良多。1971年5月28日中国与奥地利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当时中国还在寻求对外交流的年代里,也是对于中国来说,在遥远的西方世界里,一个中欧古国里,就有这样可爱的一家人与中国开始结缘。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如今中国同奥地利之间已经搭起无数的交流桥梁,当然其中这座年代稍久远的桥梁,一直在承载着80年代的中国历史和中奥间的故事。

Kapitel 1 : 京城内的生活

1980年8月,经过漫长的飞行,飞机终于降落在北京城内一座老式机场上,飞机刚落地,我们便看到一辆自行车慢悠悠的穿过飞机对面的停机坪,这一幕,也是进入中国我所看到的第一幕,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眼里,北京城是一座与自行车无法分割的城市。

初到北京任职的Wolfgang Wolte先生一家

       八月的北京实在太热了,我们一家人都在忙于准备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当然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是一样,一切也都面临着挑战,一切才刚刚开始。而我在这里的职责便是,尽我们一切努力建设发展中奥之间的关系。我们住在建国门外,虽在北京6年,但建国门外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家一样亲切。


     在我们眼里,自行车,蓝色工装服,胡同等元素,是八十年代北京的独特的风景线。街道上的自行车搭载着匆匆忙忙的上下班的工人们,男士大多穿一身蓝色工服,女士则都留着短发,穿着白衬衫,他们的勤奋让我难以置信。街上也没有什么路牌标时,最为让我和我夫人头疼的一点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多远。京城内也只有一家叫北京饭店的宾馆,当然之后陆续有了长城饭店,昆仑饭店等等。酒店的经理也来自奥地利,所以我们能吃到家乡菜。

80年代北京的老照片

      我们的厨师,刘师傅,他如今住在北京城到长城之间,我夫人和女儿回北京会去看望他,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有自己的一个蔬菜园子,和妻子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我不得不说,在中国的六年里,我和我夫人从来没有生过一场病,这全得利于刘师傅高超精湛的厨艺,他不仅能做拿手的中餐菜,西餐也能做得非常地道,我夫人曾经笑道,刘师傅就连奥地利甜品都做的比她好很多。当然,我们从刘师傅那里学来了不少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在我们眼里真的很健康,我们在中国很少吃肉,大多会吃蔬菜。还会吃很多坚果,因为坚果对我们大脑有好处。这也是刘师傅告诉我们的。


     我很喜欢和我夫人在北京老城内的胡同散步,我们也打太极,做中国的体操,我们在中国没生过病也源于这些中国的传统运动,我当时真的没想到会对我们身体有如此的帮助。


      我知道北京需要现代化和高速发展,它也正在这样做,但是我的北京已经不复存在了,我的北京已经消失了。

Kapitel 2: 京城之外

        我作为外交官,外出旅行的机会很少,其实我们外出旅游是要向外交部门请示的,除了天津以外。我夫人去的地方比我多,她1982年去了上海,去之前,读了很多关于上海的书籍。 她说,她去上海的时候,当时市长邀请她们在和平饭店吃饭,他们走在走廊上,看见一只老鼠在过道边撺掇,她的翻译风趣地说道:“没事,老鼠总是会在这个时间点前来拜访。” 其实,上海同当时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是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北京则比较特殊,它是政治中心。而中国其他城市当时还处于发展初期。

80年代Wolfgang Wolte先生于上海,黑白照片为会见政要

      冬天一到,我会和我的家人去滑雪,我们有时会去长春同Doppelmayr 先生去山上滑雪,Dopellmeiyr公司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如今更是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因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关系,Doppelmeiyr公司同中国的合作越来越多,奥地利是滑雪大国,我们希望能将更多先进的滑雪技术带入中国。对了,还有那次去哈尔滨滑雪,简直令我难忘,因为真的太冷了,我们冻坏了,在身上裹了很多衣服,我绝对可以说,哈尔滨的冬天完全不是奥地利能比的。


      还有令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中文教授刘老师,虽然他已经与世长辞,但那次山东之行还历历在目。那年,我们跟着刘老师去了他的故乡山东,在那里,他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孔子的故事,讲述了以前中国的女人为什么喝茶会以袖掩面将茶慢慢送入嘴中。“最老实的人是山东人”,刘老师这样告诉我们,至少,在我们眼里刘老师是一位和蔼朴实,谦卑博学的师者。为此,他逝世时,我写了一篇悼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以表达我们的哀思。



Kapitel 3: 电影与我们

       我还记得1971年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代替台湾重获了联合国席位,当时整个会场开始庆祝起来,而后中国外交官也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邀请我们看了一部《红色娘子军》的电影,那是我们第一次了解荧幕中的中国,我们觉得非常特别和好奇,穿着制服的女孩们,拿着枪,还跳着古典芭蕾。现在这部电影在中国家喻户晓。这是我们在70年代第一次接触的中国文化。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8/12/13/20181213104101000000_1_199614_92.jpg

       我夫人2003年也曾参与制作了由中国演员王志文和奥地利女演员妮娜·普罗尔主演的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芬尼的微笑》,该电影叙述了一为奥地利少女与在维也纳警官学校上学的中国留学生相识相爱,并远渡重洋到了中国生活了60年的传奇故事。剧中呈现了3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的变迁。我希望您们都可以去看看,那时的中国,以及一对恋人就这样将中奥联系在了一起。之后,我妻子也打算和中国公司们一起为《世界儿女》拍一部纪录片,讲述这部电影拍摄的来龙去脉以及演员,和拍摄的背景故事。


       说到中国电影,我们更喜欢看《霸王别姬》,以及由意大利导演拍摄的《末代皇帝》,当时我有在紫禁城的现场,在我眼里这是真正的关于中国的电影,以及我夫人提到过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在他们的影视里我们看到了非常真实的中国形象。我妻子最喜欢的中国演员是于蓝老师,如今她已经98岁的高龄,还有我女儿喜欢的石挥主演的由老舍作品改编的《我这一辈子》,以及当时的《小城之春》等等。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为所知了。


       当然,我必须要提到奥地利的电影杰作《茜茜公主》,现在奥地利的电视台每年都会放映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世界认识了奥地利,让中国认识了奥地利。无疑已成为了奥地利的代表之作。

Kapitel 4: 语言的学习与我们最爱的手工艺品

      

 奥驻华大使Wolfgang Wolte先生家的收藏品  

   

        我们学习中文的初衷,都是想与当地人交流。中文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尽管我女儿现在会说中文,她经常会为公司之间做一些翻译,但她还需要加强学习,我的另外一个女儿也曾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实习。中文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虽然我当时无法花很多时间在学习语言上。 


       我觉得,中文与德语不同,中文是很美的语言,中文句子经常比较短促,但是一个字却有很多个意思。而德文句子很长,但结构非常明了。总之,中文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我们对中文很感兴趣,特别是中国的哲学和文学,跟德语世界的完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虽然我任然不懂中国的哲学文化,但我相信这一定有着非常了不起的哲学思想。

   奥驻华大使Wolfgang Wolte先生家的收藏品

        我们也很喜欢中国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和纺织品,比如贵州的苗族,侗族等等。在维也纳世界博物馆,专门有展示中国的手工艺品。我们希望中国和奥地利之间能在手工艺品上做更多的交流。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在奥地利更好地传播开来。


       1955年,对于奥地利来说是很艰难的一年,因为奥地利当时被苏联,美国,法国军队所占领,也是这一年三国军队撤了兵,奥地利成为也在这年成了中立国。在1955年之后,奥地利迎来了经济之春,80年代时,我与家人都在北京,无法亲身体会,但我们知道80年代的奥地利经济正在不断发展, 政治和社会环境都非常稳定。


       80年代,也有很多奥地利的经济企业代表团来中国,特别是在1985年奥地利总统Dr. Rudolf Kirchschläger 是在中奥历史上第一个访问中国的总统,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们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一起,谈论了很多关于中奥的经济宏图。


       如今,我希望中国与奥地利和欧洲都进一步加强合作,无论是在科学医药环境等领域,比如奥地利在净化水资源这方面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还有在重庆和上海都设有分部的奥地利科技公司AT&S。我非常关注中国的变化以及中国同奥地利的关系。也希望两国友谊长青!

Wolte夫妇及女儿(其一):(从左至右)Wolfgang Wolte, Ursula Wolte, Isabella Wolte

       说到这里,Herr Dr. Wolfgang Wolte合上书,故事也就到了尾声,1986年12月,先生和家人再次返回到了奥地利,时至今日,他们仍然与中国的朋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奥地利的夜幕降临的很快,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还未停歇。蜡烛仍然立在昏暗的光线中燃烧着,显得意犹未尽。 如今,Wolfgang Wolte大使和他家人的那个中国已经不在了,他也不会再回到中国去了。但在我眼里,其实先生那一天再次回到了80年代的中国,回到了那个骑着自行车, 穿着工装上班的人们的中国,那个给他带来了无限回忆的中国。

—The End—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Iris原创编辑,图片来源于大使及其家人提供,转载请注明 EuroNews)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