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奥地利多年后,我为什么不想再回国过年?

维城 2019-01-29 09:36:17
  • 0
  • 6062
  • 0
  • 0
  • 0


在中国,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民间又叫“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过年前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在国内,应该早已是一派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准备过年的样子了……


       

而在奥地利,一觉醒来,除了一夜大雪为所有人的交通出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切如常。



只不过又一个平常的工作日。



生活在欧洲的我们,如果还想回家过年的,估计现在也早已走得七七八八了,但还有很多人,却并没有回国过年的打算,你是其中之一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那么值得期待。



记忆里,儿时过年,真的是一年中最雀跃的时光。



如今回想起来,最热闹的,倒不是过年那几天,反而是年前一两个礼拜忙碌的准备和那份期待的心情,最是热络:



早早地,屋里厢姆妈就把咸肉腌到缸里,鳗鲞、咸鸡、香肠挂了起来;



石磨上磨着水磨粉和芝麻馅,从初一到十五必备的芝麻汤团和鲜肉汤团,从里到外都是姆妈手工完成,刚包完的汤团每个都还带有姆妈掌心的温度;



用饭勺或汤勺在火灶上摊着蛋饺,一勺蛋液浇在饭勺上,很快就”滋……“地成了形,翻一面裹上肉馅,盖起来,金黄锃亮一个个垒在蓝边碗里,真好似一个个”金元宝“;



拌洋山芋红肠色拉的色拉酱,也得自己做。

记不得除了蛋清还有啥作料,只记得因为这个最没技术含量,小时候姆妈都将这个教给我做,我就一边听着无线电里的相声或滑稽戏,一边百无聊赖地用筷子在碗里捣啊捣啊消磨时光;



弄堂里,柴爿、煤饼“焦茫茫”的味道混合在炒瓜子、炒花生还有芝麻糖的香味里……



儿时物资还不是那么丰裕的时候,年前还有各种各样的新春展销会,吃喝用度各种年节需要,在这样的展销会上应有尽有。


全家人一起推一辆行李车前去采买,山东的苹果、河北的鸭梨、新疆的红枣、宁夏的枸杞……都是整箱整袋地往家买,自家吃或走亲访友送个礼都合适。


在没有快递的日子,全家一起出动,坐公交搬上搬下,现在看着好生辛苦,那时却浑然不觉。



在ZARA、H&M快消成衣之流没有进入中国的年代,大家每年过年的新衣服还有不少是在董家渡买了料子,手巧的姆妈自己做,殷实的家庭也有请裁缝操刀的。后来,又时兴去市百一店、时装商厦……买现成的,开开、恒源祥之类的品牌开始争奇斗艳,渐渐地,买成衣成了主流。

再后来,拒绝成衣而请裁缝量身定做,已成了身份的象征。



还有一件事,是每位主妇年前少不了要把它挤进自己满满当当的日程的,那就是做头发。


那时,人们还会上家里来做客。

女主人定不会对自己的形象马虎了之。

不似如今满大街连锁形象设计店里充斥的Tony和Kelvin老师,那个年头,似乎每位女主人都有自己相熟的理发师。大家也都希望在离大年初一越近的日子里去做头发,“定型”得越好。

但小年夜、大年夜那几天的理发店可能是排几个小时也轮不到你的。所以,啥辰光去做头发,对主妇们而言是要好好盘算一番的,早早根据自己的日程订下一个合适的时间,让自己的“头势“以最佳状态出现在亲友面前,绝对是一门大学问。



年三十(多半已是大年初一)临睡前,姆妈总会压一封红包在孩子枕头底下,我们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和烟花声中沉沉睡去。

大年初一,惯例是不能扫地的,我们就踩着前晚鞭炮留下的“红地毯”去给老人们拜年。多说吉祥话,就会陆陆续续收到红包。



念书后,才发现所谓“压岁钱”,不过是“等价交换”。姆妈给舅舅的女儿红包,舅舅也得给我红包,就连红包的金额有时也是早已沟通好的,谁家也不会赚、不会赔……

但在还懵懂无知的儿时,虽然最后红包里的钱未必都能到自己口袋(姆妈总会说这些钱会帮你存起来),但总还是莫名兴奋……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上面的点点滴滴都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消失了。


是我们变了,还是世界变了?



“小时候物资匮乏,所有的好东西都等到过年那一天一起享用,当然开心。现在新衣服你天天在穿,好吃的满大街都是,你早已习以为常,又怎么会期待呢?”友人如是说。



看来,少的不是所谓“年味”,

是我们习以为常后,少了那份热切期盼的渴望。


料想中,一旦离开祖国,也许就能找回这份“渴望”。



然而来奥地利后,真的回国过年,“渴望”没感受到几分,“失望”倒平添了些许。



大过年的,平常日日开张的大饼油条摊也都歇了菜。在外漂泊一年,终于回了趟家,连吃惯了的早饭也吃不着。



想去淘宝剁剁手,快递告诉我“停发”,一共就回去两三周,问卖家能不能在我离开之前收到货,掌柜的来一句“不接急单”。



离开家那一年,家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每到过年都会回老家,他们走后家乡好似“空城”。可如今,“空城”不空,地铁拥挤依然,下馆子吃个饭也依然得叫号排队。



逛下超市,发现物价已是消费不起了,在奥地利买惯了1欧元1升的牛奶,家乡的超市不掏出二三十人民币已买不到牛奶。想吃点儿开心果,奥地利三欧多一些就能买一大袋儿,在家乡五六十人民币只能买到一丁点儿。



看惯了网络无广告纯享电视节目的我,打开家里电视机,被大于正片播放时间的广告吓到直接关机。



更别提大过年的如果你真想回国办个什么事儿,有关部门可能也是铁将军把门,多半儿是办不成的。


想要去其他地方走走,却赶着春运的趟儿,机票、火车票贵不说,还不一定买的着……



如果真要回国,何必选在过年?


- THE END -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酱油可乐烧饼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EuroNews。)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