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跟拍半个世纪,一集等7年,最新集豆瓣9.7!一般人真追不动…

英伦圈 2019-07-18 10:04:13
  • 0
  • 7083
  • 0
  • 0
  • 0
               

你还记得你7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记得你当时的梦想是什么嘛?


图为7岁的威廉和4岁的哈里王子  图:Cosmopolitan

8岁参加《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黄多多是节目组最大的孩子,7岁前还翻译了两本英文绘本,托尔金《圣诞老爸来信》和《幸福先生》 图:新浪微博


1964年,英国BBC电视台找了14个7岁的孩子,就问过他们这些问题。


此外还坚持对他们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对他们进行一次回访。


图:CBS News


上个月月初,BBC和ITV又把第九次拍摄内容放了出来——这些受访的“孩子们”也已经有63岁了。


图:卫报


而今年的他们,有人早已去世,有人实现了自己的当年的梦想,有人退出了节目录制,有人子孙满堂...


很多爱看英剧的小伙伴应该已经知道圈哥今天说的是什么了~就是《人生七年》系列的“第九集”


人生七年9 

-63Up-

图:豆瓣电影


作为纪录片,《Up》系列的每一集都9分以上,这次的63Up系列,更是拿到目前系列的历史最高豆瓣9.7分


图:豆瓣电影


IMDB也拿到了8.2分~


图:IMDB


此前,《人生七年》曾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的提名。不仅如此,它还被英国Channel 4 电视台列入“世界上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


导演还在2012年拿到了以严肃著称的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皮博迪奖。


导演Michael Apted 图:peabodyawards.com



为什么这套纪录片能够受到这么高的赞誉?


因为这是一部用生命来拍生命的纪录片。它用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视角,展现了关于阶级和人生的残酷真相。



导演的初衷是期望通过这部纪录片验证两个猜想,一个是“一个人出生的社会阶级,能决定他的未来吗?”


另一个是验证英国的一句谚语: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给我一个七岁的孩子,我可以看到他成年后的样子。)


和咱们的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一个意思~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人们显然低估了这部片子承载的含义,它所表达的主题已经远远高于“阶极”这两个字眼某种程度上,《人生七年》系列更像是一次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


图:腾讯视频


你的出身能决定你的未来吗?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

介意的小伙伴请快速撤离


01


Charles+ Andrew+ John 是当年的“高富帅”组


7岁时,3人在伦敦肯辛顿(Kensington)区的一所贵族私立学校里上学,穿着得体,还会用拉丁语唱歌。


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时报》《观察家报》和《泰晤士报》


图依次为14岁的 John Andrew Charles


这些孩子7岁就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读名校,上剑桥/牛津。


Andrew说:“在这里毕业以后,我会去布罗德斯泰斯-圣彼得公学,再去切特豪斯学校,然后进入剑桥大学。”


图为John的计划


3人也都去了牛剑:Andrew如愿去了剑桥读法律,John在牛津读法律,Charles先在杜伦大学读书,后又进入牛津读研


而他们的63岁前的人生是这样的:


Andrew在28岁结婚+成为律师,35岁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后又进入大公司法务部(之后公司又被德国某家大公司收购)今年年末就计划退休了。



他在伦敦和乡下都有大房子,2个孩子一个已经结婚,另一个在伯明翰大学进修IT。


他觉得现在是自己最好的时间,想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多出去旅行~ 之前去日本旅行后,还想把乡下的院子改成日式的。


63岁的他,希望能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图:Listal


John 21岁时说想在酒吧工作(Bar),28岁的他成为了律师(Barrister没跑偏哈哈哈),49岁时已经成为QC(皇家律师),63岁的他还是QC。他还成为了“保加利亚之友”的慈善机构的主席。


婚姻也很幸福,娶了前驻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也有三个孩子~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你以为他的人生就真的这么顺吗?


直到《56UP》的拍摄中,John才告诉大家:9岁时他的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撑起整个家,而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只能拼命读书拿到奖学金。



“人们总以为,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生来就拥有这些权利,但我们也需要熬夜拼命,付出大量努力,才进入大学。”



现在63岁的他还坚持弹钢琴,但因为经常骑马以及从马上摔下来,也患上了关节炎,61岁时摔得很严重,有轻微脑溢血。


他支持留欧,也对英国的政客心存抱怨,包括卡梅伦。


图:Medium


没有出现在纪录片的Charles曾不同的身份从事新闻工作,包括BBC的制片人,也制作过纪录片。


图:alchetron.com


他选择在《21 Up》后不再出现在纪录片里。


图:维基百科



02


节目组还有一个3人组,就是生活在伦敦东区、在公立学校和文法学校读书的3个“工人阶级女孩”,Jackie、Lynn和Sue。


图为Jackie、Lynn和Sue

图:Film School Rejects


7岁的她们对婚姻都有想法:Jackie想拥有幸福的家庭,但不想要小孩。Lynn想在沃尔沃斯购物中心工作。


而Sue算是里面最特别的女孩,14岁就说自己不想过早结婚。


她觉得结婚太早会错过很多东西,包括自己发展的关键时期



不出意外的话,她本来应该会像另外两个同伴一样,初中毕业,结婚,生子,过上相夫教子、围着柴米油盐转不停的生活。但她没有


Sue24岁结婚,生了2个孩子,又在35岁离婚。Sue先是在一家旅行社工作;离婚之后,选择在一家房屋协会做一份兼职工作。


42岁她重新做回全职。而她的人生也从42岁开始,一路开挂,愈发精彩。


Sue进入伦敦大学学院的法律系行政部门工作,最初只是负责安排课程,49岁,她被提拔为整个学院的研究生项目主管;56岁,她已经可以对着台下500名学生做公开演讲,丝毫不怯场。



“有些人会觉得怕,但我不会,因为我知道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都知道答案。”


从《42UP》开始,几乎每集都能看到Sue脸上挂着笑容,这也是体面的工作带给她的。


42岁时,Sue有了合适的男友,也不着急结婚,63岁的她还是没计划结婚,但两人依旧相爱。



Sue计划66岁退休,闲暇时喜欢排练戏剧,自己的孩子们也没结婚,她也从不着急为孩子们的另一半操心。


虽然Sue自始至终没跳脱她的阶级,也没有挣到很多钱,但她乐得其所。心态乐观积极,事业小有成绩,家庭和睦幸福,或许苏珊早就不在乎“工人阶级”这个标签了。



早结婚的Jackie和Lynn人生也不太一样。



Jackie35岁离婚,在苏格兰和Ian再婚又离婚,但和Ian的关系依旧不错。每周领取政府的40镑补贴金,42岁时类风湿病反复发作也只能忍受。



Jackie觉得自己和7岁相比并没有真正改变。她现在有了孙子,不希望孙子们目光短浅——因为自己当年就是这样。



她想让孩子知道自身的可能性,不要过早把自己拘束起来。



Lynn也是以家庭为重的姑娘,她也把关爱给了更多的孩子。


21岁成为了儿童图书管理员,还在英国的移动图书馆上工作,她想让孩子知道读书的美。



之后工作被政府多削减,但依旧在社区为儿童服务,还成为了学校的理事。


现在很多人觉得她的工作很简单,但她还是觉得这很值得。



7岁时的她想要很多的孩子(2男2女),现在的她也拥有两个女儿和爱她的丈夫。


35岁时Lynn发现了自己的健康问题:动脉畸形。在接受56岁的采访时,她坦然承认目前还是没有方法治疗,但不担心自己的死亡,只担心孩子们和爱人能不能接受。



她还是在61岁的时候过世了。走得很突然。


她在照顾孩子时Lynn被秋千撞到,简单处理后,没意识到肾脏开始衰竭,第二天早上在医院兼职时倒下,虽然抢救及时还是过世了...


Lynn过世之后,她所在的社区学校图书馆为她献上了牌匾,感谢她35年来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


图:每日电讯报


03


当然节目里也有“逆袭”的孩子。


男孩Nick是农场主家的儿子。小时候就对城市和科学感兴趣。



Nick依靠奖学金读完了私立寄宿学校,考进牛津大学物理系,28岁移民美国从事核聚变研究,35岁成为副教授,42岁成为正教授。


Nick说自己喜欢美国,但不喜欢川普,因为不知道川普会不会兑现他的诺言。


同样,Nick说他和梅姨是同时期的大学校友,但并不会因此支持她。



他也是这部纪录片里唯一一个从平民阶层转向精英阶层的人。


但63岁的他也告诉我们,了癌症,喉癌。63岁的他还没有准备好面对家人的去世,也没准备好面对自己。



Nick在7岁、14岁、21岁的时候从不正面回答婚姻的问题,他在28岁和大学同学结婚,他说自己不想错过人生重要阶段。他觉得自己人生喜悦的极点就是——抱住刚出生儿子的瞬间。


42岁,他和妻子离婚,他的科研项目也被中止。


Nick也没有因此放弃,尝试教书,他喜欢学生求学的神情,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热情。



56岁时,他拥有了新妻子Chris,他也感谢妻子的宽容,经常照顾生病的他。



此外,还有一个和Nick形成鲜明对比的是Neil。


Neil出生在利物浦郊区,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教师。7岁时的他充满生机,想成为宇航员或者是巴士司机。



他一直梦想进入牛津,但最后他没能如愿,进入了阿伯丁大学读书。


Neil大学读了一年就辍学,当起了建筑工人。



28岁的他无家可归,成了流浪汉;35岁时他住在救济房里,精神不稳定,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有人说他“堕落”了。他的状态其实也跟他的父母有关。父母虽然都是大学教师,但父亲总是过于严厉,母亲过于情绪化,也总在争吵。



他的人生好像从42岁时才渐渐“苏醒”。他在好友Bruce(也是纪录片的被拍摄者之一)的帮助下,开始从政成为哈尼克自治区议会自由民主党人;49岁时尼尔搬离了伦敦,也继续坚持从政。


2006年Neil去澳洲时,还被介绍是个积极的政治家,甚至“可以成为英国首相”。2010年党派选举还获得了第三名,获得6567票。



63岁时,他用母亲的遗产在法国买了一间小房子,依靠牧师、议员的微薄收入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他拥有4年美好的婚姻生活,现在依旧在等待前妻的回头。


小时候他不信神,但基督教现在切身成了他的信仰。现在Neil不怨恨他的父母,觉得他们也真的尽力了。



当然还有很多“平凡”却具有人性光环的人。


比如出生在一个相对优渥的中产家庭的Bruce,21岁考上牛津数学系。以他的出身和学历,毕业后当一个银行家或者大学教授应该问题不大。


他从小有一颗慈善的心,无论是7岁说要去非洲当传教士,还是14岁说有机会就去帮助别人,初心一直没变。



毕业后的他去了一所伦敦移民区的学校教书,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社会底层的有色人种家庭的孩子,但不妨碍Bruce给予他们无差别的关爱。


35岁那年,布鲁斯去了孟加拉国的一所学校支教,薪水少的可怜,住的是当地政府分配的简陋公寓。


导演问:“金钱对你重要吗?”


“不重要,我的钱足够我生活,太在乎钱很恐怖,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钱更好。”



Bruce四十多岁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回国后继续在学校任教。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想让那些背景不够出色的孩子明白,阶级并非不可逾越,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改变命运,过上想要的生活。



还有在“儿童之家”长大的Symon,他是个“私生子”。因为没有父亲,Symon一直想拥有幸福的婚姻。



他离过婚,但再婚后一直在帮助孩子,照顾了130个和他有类似经历、需要更多关爱的孩子们。



他自己也是有5个孩子,10个孙子的人了


Symon还说,觉得自己花了60年才知道自己是谁,也一直感恩遇到妻子,让他自信。



他们的故事符合英国国情吗?



英国在经济和社会科学方面主要的研究资助机构ESRC今年也对该片反应的现实进行过统计。


图:blog.esrc.ac.uk


纪录片中,有三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改变。


不过也有人对该片的样本产生了质疑,只选了4个女性。


现代社会有很多女性在工作,而1964年,很多女性只能选择做家庭妇女。


但ESRC通过数据认为,影片反应的现实,也是基本符合英国现状的。


图:blog.esrc.ac.uk


一路追完《人生七年》,陪着剧中人成长之后,你就会发现,人生真的有无限的可能,也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选择,当你回看时都有可能成为人生颇为重要的转折点


56年过去了,影片变得越来越长、画质变得越来越清晰,主人公的命运也变得越来越明了。



除了几位主人公阶层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这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纪录片还为大家直接展示了一个现实——岁月对人的消磨



因为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和抉择。



到了63岁,每集开场前的那句“七岁看老”是否应验已经不重要了,影响人生的因素有很多,如何像他们一样积极的面对一切才最重要。


因为这部英国版的《人生七年》,各个国家都发起了自己的“七年”项目,美国版、俄国版、日本版、南非版……


不同国家衍生出的新版本都可以让大家有机会看到更多不同背景下的人生七年,来更好的参透这谜一样的人生。



如果还有下一部,应该是2026年了,这是他们又一个七年,也是我们的下一个七年...


下一个七年,你想过怎么过吗?

http://cdn.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9/07/18/20190718100041000000_1_103033_63.jpg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