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欧,安稳并孤独着?

意烩 2016-05-03 15:14:58
  • 0
  • 6494
  • 0
  • 0
  • 0

随着欧洲华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早期移民的老华人逐渐步入中老年,在欧华人如何“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众多亲戚朋友羡慕的背后,华人群体中的老年人在欧洲晚年生活,是想象中的那般安稳惬意吗?

感觉自己被‘冻’起来”“生活了一辈子却想回去...

一直以来,不少欧洲国家都以生态好、福利高等诱人条件吸引着一批批中国移民。在欧华人如何“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1.英国:待不了两月就会吵着要回去

上海侨报网报道,英国是近十年新兴的中国移民目的地。相对于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已经成功在英申请永居并留英养老的中国老年人数量并不多。而近年来,随着英国经济低迷,英国签证政策的紧缩,使华人申请父母赴英养老的希望进一步渺茫。

除了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环境在英国也难以满足。一般老年人会希望周围有一帮他们熟悉的邻居和朋友,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外交流没有语言障碍。尽管许多新移民表示出“自己在哪里,就要把父母带到哪里”的决心,可现实遇到的问题使大多数父母对赴英定居并不积极。


张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赴英国深造,目前已在英国结婚并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张阿姨和老伴都已年过六旬,每年以探亲的形式赴英国逗留3个月至半年不等。张阿姨表示,以前老两口每次赴英国,主要就是帮儿子儿媳照看未成年的孙子。可自打孙子从2015年开始上学,老两口再赴英国就会感觉无所事事。经过合计,老人明确对儿子表态,既然照顾孙子的任务已经完成,以后不会再赴英国了。

居住在雷丁的郭女士的父母,在中国都是高级公务员退休。父母目前也是持探亲签证在英国逗留。据郭女士讲,父母每次赴英国,待不了两个月就会吵着要回去。毕竟英国的环境很闷,除了女儿,周围有没有熟人可以作伴。最初几次赴英国时,老两口还兴致勃勃,跟着华人旅游团到处转。可是随着赴英国的次数增多,他们开始对赴英变得抵触。郭女士的妈妈抱怨说,以前在中国,人脉广,朋友多。可现在在人家地盘上,谁都不认识,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被“冻”起来了。

2.意大利、德国:看病比中国还难?


意大利、德国是欧洲国家经济及社会福利比较好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相对比较完善。有医保的中国老人可以享受免费医疗,这听起来要让多少在中国“走后门”看病的人羡慕不已。

但是,在意大利或是德国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当地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负责常规的头疼脑热,没有“家庭医生”的中国人,或者病情稍微严重的,都需要到正规医院排队预约。而且这个预约期一般都是一周以上。这并不是针对外国人,许多德国人对此也抱怨不停。即使到了预约那天,在候诊室里等上三四个小时也是常有的,很多时候,一般排到预约那天,病情都差不多痊愈了。

即使有“家庭医生”,医生开的药方无非是“阿司匹林、泡腾片、柠檬水”。对于习惯在中国打针吃药的中国老人来说,难免觉得国外看病效率远不如中国。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65岁以上人群中,97%没有住在养老院,经济负担因素是主要原因。想要自力更生进养老院过“群居生活”,并不那么容易。即便是公立养老院,每月也要2000多欧元的费用,而这差不多是普通德国人一个月的退休金。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严重缺乏护理人员,到2020年,公立养老院数量将减少七分之一。

私立养老院设施一流、服务贴心,但费用也是“一流”的,每个月3000多欧元的高昂费用,终究只是有钱人的养老天堂。

就意大利医疗效率低的问题,意大利《共和国报》3月做了一项调查。链状的医疗系统、较低的自动化程度、滞后的信息反馈等,都严重影响了意大利的医疗效率。因此,很多人在得知检查时间后往往会选择效率较高的私人医疗机构。(想了解更多请点击做个B超要等500天,在意大利你还敢生病吗?

3.挪威:“中国胃”难以入乡随俗

同在北欧的挪威与芬兰情况类似。作为一个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包办”的高福利国家,挪威并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年轻一代通过打拼虽说可以入籍,但要接父母到挪威养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挪威移民局网站显示,欲移民挪威的外国父母,其年龄必须在60岁以上;必须是鳏寡独身老人;在其本国上无高堂,下无任何儿女、孙子,甚至是曾孙。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国老人并不多。

如果父母无法移民,子女可以通过申请家庭团聚签,让父母到挪威来探亲,但是这个探亲时间仅仅有9个月。9个月结束后,父母必须离开挪威和申根地区回到本国。如果想要再次申请家庭团聚签,那就要等到一年后了。


挪威的文化、气候和生活习惯与中国差异很大。挪威的最南端都要比中国最北的地方还要北,有长达六个月的冬天。冬季经常漫天大雪,路面结冰容易滑倒,上午10时天刚亮,下午三四时天就黑了。而挪威人素来独居,讲求自我,少有像中国老人聚在一起跳广场舞的热闹场面,中国老人在挪威难免孤独。

而饮食方面,更让中国老人的“中国胃”难以承受。挪威饮食简单,一日三餐中有两餐都是冷食,不外乎冷冰冰的面包夹奶酪、香肠之类,蔬菜种类少且单调。

4.西班牙:听不懂的语言 吃不完的面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随着年龄的增大,有很多在海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侨胞却选择“落叶归根”。

今年45岁的苏女士赴西已满10年,虽然她在西班牙生活得不错,有房有车,却迟迟没有入籍。在养老的问题上,对苏女士触动最大的就是西班牙延长退休时间至67岁法规的颁布。“我在中国时一直在机关工作,如果没出国,再过10年,也就是我55岁的时候就可以轻轻松松退休养老。而在西班牙,还要多干12年才能退休,实在是太辛苦了。”从2010年起,苏女士便把生意的重心转到了中国,同时在北京上海购买房产,为将来回国养老做准备。

来自北方的林氏夫妇在西生活8年有余,儿子一直在中国上学,至今他们每个月还付着中国的养老基金。“我们迟早是要回去的。现在趁着年轻,先赚点钱,等哪天呆够了,就回国,再也不回来了。当今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而西班牙的生活单调乏味。如果留在这里养老,岂不是委屈了自己?”

西班牙《欧华报》报道:侨胞宋先生和夫人在西班牙生活20多年,从40几岁到60几岁,他们从中年到老年的所有记忆都留在马德里。在那里,他们尽心经营自己的小餐馆,如今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餐馆生意也只是勉强维持。他们的儿子在做国际贸易,平时工作特别忙,不但没有接手餐馆的打算,就连与父母见面也非常少。


在这种情况下,本可以在西班牙安度晚年的老两口萌生了卖掉餐馆回国的念头。对于老两口来说,养老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范畴,精神范畴的需求更加重要,与其在医疗体系、社保体系完善的西班牙孤独终老,不如回到故乡,每天都可以品尝可口的家乡菜,在熟悉亲切的乡音乡情中欢度晚年。

清新的空气、安逸的环境、免费医疗、无论有没有钱都可以进养老院得到精心的照顾并待到终老,这些都是来欧洲养老看得到的好处;相对地,繁琐的居留手续、没有广场舞、不能打牌喝茶、听不懂的语言和吃不完的面包沙拉,也是不难想见的现实。海外养老是否真的适合中国老人,只能说,每个人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幸福是相对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5.两代华人的海外养老经

尽管部分华人养老成问题,但多数华人仍有自己的方式养老,依靠储蓄和房产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有评论者认为,中国人爱存钱与中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有关。不过,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普遍较高,华人在移民这些国家后却仍然保留了持续性储蓄的习惯。一项调查发现,华裔比当地人更早及计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约有45%华裔加人相信自己在退休后有足够金钱使用。

不过,旅英华人林女士认为,华人传统的存钱观念是看重“死钱”,并没有把钱当作投资的手段,西方的观念则更加强调把钱“用活”。华人移民虽然储蓄有道,但在投资理财方面还欠成熟。

英国《华商报》报道,除了储蓄,“以房养老”这种欧美社会常用的养老手段也逐渐传播到华人群体中。家住英国中部考文垂的杨爱玲表示,11年前,她和丈夫从中国吉林来到英国,开始几年通过开中医诊所有了一些积累,就要面对如何投资的问题。“我们都觉得房子是最让人心里踏实的投资,就像身边的印巴老人一样,除了领国家的养老金,每个月就是到处收房租,过得很自在。”杨爱玲称,“如果年纪实在大了,生活没法子自理了,就卖一两套房子,然后拿钱去住养老院。”

新华人的养老方式形式多样,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人,目前大多是正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中坚力量,而养老已被及早列入了他们的中长期计划当中。

梅林是英国花旗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他目前的养老计划目前正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加入公司的养老金计划,即每月的部分工资被存入公司养老金;第二部分是打算购买能够投资的房子,长期来看,房租和升值都会是不错的收益;第三则是购买个人养老金,这笔钱可用来作为自己的投资组合。

对于养老金的重视已经成为新、老两代华人移民间的共识,“我建议华人在工作的时候,尽量去加入一些养老金计划,”英国认证金融顾问赵女士这样说,“华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政府养老金不够多,公司又没有合适的企业养老金计划,也可以考虑在个人养老金方面多做一些投资。”

加拿大丰业银行分行经理何启新也建议华裔特别是新移民,扺达加国落地生根就要立刻拟定退休计划,有计划预备将来退休后的收入,这样就不用担心政府的各项津贴及退休金能否应付生活所需。

中国近年来在积极推动华侨华人回国养老,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在探索相关进程,中国养老模式和设施也不断完善,这让“归国养老”渐渐成为潮流。

6.老年华人:入乡随俗还是落叶归根?

事实上,对于许多移民海外的华裔老人来说,“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并不少见。当年为了生活、事业、孩子教育而选择移民的他们,一旦从职场退休后,何去何从,归宿又在何方,一直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年来,一股新的养老潮流开始显现——归国养老。这不仅仅是“落叶归根”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生活现实的考虑。有关分析称,现在中国和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条件,加上原本就熟悉亲切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吸引了海外华人回来安度晚年。

在海外,部分退休华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是拿着同样多的钱,回国生活就舒服多了。施女士表示,很多西方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龄迫于生活压力还要继续工作,而中国的生活费用较低,完全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而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华侨华人回国养老,社保研究专家表示,针对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养老,从国家层面尚无统一政策,但回国养老有多种途径,无须过度担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问题。

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在探索相关进程,比如2014年3月,广州市就制定了《关于华侨回国定居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条件地放宽了原户籍地非广州的华侨回中国定居申请。

专家表示,中国政府要提供必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依靠民间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让制度有保障,让设施更完善。


(欧洲时报意大利版报道,图:网络,转载请注明微信号:oushitalia)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