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离开伦敦,可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回来

英伦圈 2019-10-21 16:46:09
  • 0
  • 4957
  • 0
  • 0
  • 0
伦敦又到了白天阳光刺眼、晚上冷风刺骨、时不时下点雨的秋天。


一年前在这个季节来到这里。一年后的现在,要在同样的季节里和伦敦说再见了。


当人生终于进入了20+这个阶段,每一年都清晰地觉得比之前一年结束得更快。

而在伦敦的一年,尤其如此。

就仿佛昨天还跟新认识的同学们商量着要去伦敦眼上俯瞰一下这座城市,然后今天已经能够熟练地给朋友安利出超过10个网红餐厅、甜品店。


仿佛昨天还在跟朋友抱怨第一天上课,老师讲的意大利味儿英语听起来好吃力,今天就已经在等待毕业论文的成绩。


仿佛昨天还在网上查询申根签证的攻略,今天护照里就已经多出了一堆欧洲各国的出入境盖戳,手里还多出了一张回国的机票,这次没有往返,只有单程。


一年过得太快,一年前飞机刚落地,我就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只不过到现在终于要离开伦敦了,我才知道,这辈子我都不想再回来。


不想再回来,是因为有太多的曾经。

一不小心,就会触景伤情。


未来的某一天,再次走到已修好的大本钟下,会不由自主想起在伦敦度过的唯一一个新年前夜。

那个晚上等待着午夜的新年烟火,12月的寒风里和喜欢的人手拉手一直等到午夜零点,在“London is open”的乐曲里迎来的不只是新的一年,还有留英一年的半程纪念。


再一次踏入白金汉宫外的圣詹姆斯公园,看到那些水边悠闲自在的天鹅,总会想想,当年从自己手里吃掉面包渣的是哪一只,可惜再也分辨不出来。


重新坐上伦敦的地铁,听到那句熟悉的“Mind the gap”不会再觉得千篇一律,而是会想起曾经一大早赶第一堂课的慌张,会心一笑。


坐上红色双层大巴,却可能找不回第一次上车时一定要坐在楼上第一排的兴奋。


闲坐刚到伦敦时候去过的那家Pret,会想起一年前头一回在彩蛋看到flat white的选项,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而身边的朋友更是为选择earl grey还是English breakfast tea犯了难,最后两人一起选择笑场。


走过St Pancras的欧洲之星入口,眼前仿佛是那年习惯了英国火车最后3分钟内上车的懒散的自己,结果到了才发现排队过海关的队伍好长,差点错过了去巴黎的那趟车……


溜达到圣保罗大教堂,恍惚间回到某个被鸽群包围的周末午后。


就连学校食堂曾经觉得吃腻了的几镑一顿的全套英早,都会觉得怀念无比……


我是真的觉得,一年时间过得很快。

但越回味竟然越发现,一年时间足够我去过伦敦的这么多角落,尝试过这么多只有在这里才能做的事,和那么多人一起留下了那么多脚印。

一年时间,足够把对这座城市的回忆装了满满一袋子,就怕在未来的某一天因为似曾相识的某个景致,不小心把袋子碰到,思念洒落一地。



其实我想,总有一天我还是会忍不住回伦敦。

至少一次吧。


只不过那时候,这座城市对我而言将不再是这一年来“家”的感觉我将变成一个纯粹的来访者,就和那些我总觉得在大本钟下自拍是“大惊小怪”的游客一样。


如果让我去巴黎,去威尼斯,去柏林,去罗马,去巴塞罗那,去欧洲的任何一个地方故地重游,都不会觉得有心态的变化。

只有在伦敦,离开后再回来,会让我觉得似乎丢掉了什么。

而这一年,经历过太多“无法复制粘贴”的故事。


还记得因为有课要上、因此在异国他乡度过的第一个没有家人的春节,和好友闲来无聊到中国城溜达,却发现人山人海的歪果仁在参加春节游行。

看着他们过春节比自己还认真,突然很想家,也很为自己是一个漂泊在英国的中国人感到自豪。


还记得今年3月,樱花就已经开了。本来打算到皇家植物园去看看展,没想到最惊艳的,竟是车站两旁的樱花树,恍惚间以为自己的到了日本......


还记得5月在街上看到了复古骑行的队伍,参加者也大都穿得年代感满满。一瞬间就想起伍迪·艾伦那部著名的文艺电影《午夜巴黎》——

每个年代,都有人固执地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时光看作是“黄金年代”;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好总能刻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想起后来去围观了女王生日阅兵庆典,又马不停蹄跑去围观伦敦裸骑,被制服诱惑和脱了衣服的英国人身材轮番夹击,这一天信息量有点太大……


想起来在伦敦同志骄傲游行做志愿者,看着熟悉的牛津街、摄政街、特拉法加广场挨个“淹没”在彩虹的海洋里,深深地为那些追求真爱的人们感到高兴。


想起夜班火警演习的学生公寓奇葩经历……

想起坐在充满炸鱼薯条味儿的英式酒吧里,听英国小伙伴高谈阔论梅姨和鲍里斯还有脱欧那些事儿,感叹他们对这场世纪离婚案竟然这么在乎……

想起在论文季竟然开放了通宵自习室的图书馆里挑灯夜战……


是伦敦,让我更加清楚地看懂了自己,让我真正为了自己的未来和梦想好好打拼过一场。

也许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朋友熟悉的脸庞之后,正是这座城市带来的压力和包容并存,让我如同“重新开始”的一年,过得如同白驹过隙,但也无比充实。

而所有的这一切,当我再以“visitor”的身份回来,都无法再重来一次。




其实,等到再回伦敦来看一眼的那天,面目全非的又何止是我……

这座城市,到时候也将成为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样子。


哪怕就过去这一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学校新修起的教学大楼,我却将无缘在里面和老师同学再来一次seminar。

哪怕就过去这一年的时间,我看到Chinatown街口又多了好几家饮品店,我还没来得及把他们出的新品都尝一遍,就已经在等待回国去拥抱那些思念已久的熟悉的美食。

哪怕就过去这一年的时间,眼看着大本钟都被脚手架包围了起来。等我回来的那一天,它是否会已经完成了整修,还给我一个全脸?


不敢去想,离开后2年、5年、10年再回到伦敦,触目所及会有多少不再熟悉的画面。

依稀记得5年前,高考结束后的自己离开家乡,背着行囊来到某个大城市念大学。等到寒暑假再回家,突然发现生活过18年的老家竟然如此熟悉又陌生。

也许这也就是几年后重新踏上伦敦土壤的体会吧。



有一天真的要走了,却永远记得第一次踏入英国的那一天。

有一天真的要走了,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英国人的傲娇学了十成十,明明舍不得,却又不想再见。


在英国留学的日子带给我们很多东西,不仅是一纸文凭

马上要离开伦敦,也就是要告别那些时刻把“thank you”和“sorry”挂在嘴边的古板“绅士”礼仪,告别那些充满差异的文化与认知,告别那群傲娇又逗比的英国人......

还好,不是要告别那个这一年期间学会了坚强独立、学会了认真聆听、学会了欣赏包容、学会了主动打拼的自己。

离开,至少不会把这个自己抹去。


之后的自己,也许会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也许会加入招聘大潮、埋头工作...

时间一长,一年相比太短太短,有时不经意泄露出的怀念还会被吐槽矫情...

可留英这一年,依旧安静地呆在脑海里,成为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希望和伦敦的再次相遇。

(英伦圈原创,编辑:Moo,图片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