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么么哒了吗|我拍下了巴黎街头的爱

想法 2017-12-10 23:18:27
  • 0
  • 7542
  • 0
  • 0
  • 0

在法国,我总是很喜欢去车站和公园。喜欢看秋天的公园里,离别的车站里,人们的拥吻。


——直到有一天我下定决心,用镜头拍下那些亲吻的场景。


一直有人在问,法国人到底浪漫吗?

这个问题我问过身边的好多小哥哥小姐姐,好多人给我来一句 “一点也不!”,“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而多数还对我投以自嘲的说法。


但是,在生活中,亲吻在法国人生活中的比例,非常的高。除了情侣,生活朋友见面都要先进行一番亲吻脸颊的礼仪,次数从1到5不等。而广场上、花园里、地铁站或者街角随处可见接吻的情侣,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吻的味道。走在路上,仿佛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在路上被喂一大口狗粮。


这样的狗粮还历史悠久,比如拿破仑在1796年给妻子的快信中就写道:“希望不久我将把你紧紧地搂在怀中,吻你亿万次,像在赤道下面那样炽烈的吻”。


这个时候又不得不感觉,似乎这里还是有一分romantique的感觉在。


@gare de Lyon, Paris▽


这样的行为,在中国的确少见了些。甚至我常常想,当我习惯了这样随时都要亲亲的感觉了以后,回到国内做同样的事会不会在公交车上被人们使劲盯着看……(羞涩捂脸。)的确,当街拥吻在中国不太常见,我们对于“亲吻”更加的腼腆。中国人以含蓄出名,在接吻这件事上,无论是大胆程度,还是初吻的年龄,都更加的保守谨慎。


拍摄这一组照片,起先源于触动。因为,车站带来了太多的情绪——我常常往返巴黎和蒙彼利埃,曾有一次在凌晨一点的蒙彼利埃火车站等待坐巴黎火车而来的男票,那天火车很罕见地晚点了将近两个小时,那天晚上,由于太晚,我只能一直呆在火车站里面。和对面的一个老奶奶自然而然就聊起了天,她说她在等那班火车上她的妹妹一家人。彼时刚刚十二点过,而火车预计一点四十才到,那老太太就淡淡然地坐在那里,没看手机没看书,乐得闲暇与我们讲讲他们家的故事。


故事本身倒没有太大的新意,但让等待的时间便变得不再那么漫长。


而后来当我每一次搭乘火车,便总会提前一点去。想去发现那些真挚的情感。离别,重逢。


@gare de Lyon, Paris▽


这种情绪其实是多数是克制的,电影里总喜欢让人们在车站告别,有时候只有当车开走,一人才幡然醒悟,对着不可能追上的火车穷追不舍,喊得撕心裂肺。不过真正的离别不过是一个人上车,一个人在车下面列车开动,两个人透过车窗看着彼此渐行渐远而已。在克制中你又会发现其实存在太多感人的细节,令人玩味。像李健在那首自己填词的《车站》里面唱的: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相聚分别,就像这列车也不能随意停歇。


有人说车站比婚礼现场见证了更多真挚的接吻,医院的墙壁比教堂聆听了更多的祷告。当所有人的目的都单纯的化为告别或是重逢,车站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剧幕场。我看见很多依依惜别的恋人,看见很多重逢后的拥抱,看见很多次搀扶,很多场拥吻,很多的眼泪,很多的感动。


公园亦然,有时间在公园里坐坐的人,多数是老头老太太,情侣,或者带着小孩的一家人。于是公园比起火车站少了些离别的感伤,多的了一分闲适安静。一般的法式公园有着像雪糕棍一样的树,遵循着一种严谨的结构美。中央主轴线边上通常是一排排的长椅,从长椅的背后往前望去,常常会是一个背影映照在一片树下,仿佛静止了时间。


这些美好的情感,在车站和公园都能够得以具象化。


@卢森堡公园▽



@卢森堡公园,巴黎▽


牙齿白且硬,舌头红而软,很难想象它们怎样共存于嘴唇,也很难想象人类在亲吻时如何用它们来表达更深的爱意。嘴唇上布满的细密神经,在热恋时会变得异常敏感,稍微触碰就能引发电流,让人心跳不止。


大概就像蜜蜂酿蜜一样。

人类也可以把无味的唾液酿成蜂蜜。


@卢森堡公园,巴黎▽


@Saint-Michel, Paris▽


除了用嘴唇接吻,我们往往更喜欢拥抱,看得到爱人伸出的手臂,感受得到被手臂环绕带来的温暖,回忆里也能记得清晰,有他们身体和嘴唇的温度同时在。


@gare de Lyon, Paris▽



回到最初的问题,“亲吻”和“浪漫”是否有必然联系?


大抵爱情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情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概亲吻与否,表达的都是爱和情感。对于西方人来说,亲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亲密的方式,一个吻里是情侣之间热烈的爱,也是至爱亲朋之间的关怀。


我想,这不是开放不开放的问题,爱的联系在法国被具象化成了亲吻。


法国艺术家Julien Nonnon在16年创作项目《亲吻》,把100多幅情侣的拥吻画面投影到城市建筑上。该艺术作品是受到了作家阿尔弗雷德·德·缪塞一部杰出艺术作品(“唯一真正的世界语言是亲吻”)的启发——意在表达,巴黎永远是个充满“充满爱的城市”。这些短小的拥吻视频成为庆祝幸福和浪漫的艺术品,也让人看到居住在巴黎的人们正用他们的爱装点这座城市。


@Marilou et Louka – Musée du Louvre, Paris Ier▽


而众所周知的“巴黎爱墙”(mur des je t’aimes)的发起者弗雷德里克.巴隆(Frédéric Baron)是法国一位以写爱情歌曲见长的音乐家。他于开始收集和记录下了1000多条用 300多种语言写就的“我爱你”的手写体,并在2001年让爱墙见诸于世。它坐落于北蒙马特高地半山腰上的一个街头小公园里,在小公园里有一面黑蓝色的墙,墙有40平方米,由511块深蓝色的长方形瓷砖组成,上面用311种字体和280种语言写满了同一句话“我爱你”。


@mur des je t'aimes, Paris▽


@gare de Lyon, Paris▽



在中国,这份情感的表达只是有了更多的载体而已。古代文人江淹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我们把那颗跳动的心放在了一穿秋水,飘荡在了满城风絮,落在了梅子时节的犀利雨声中。


或是,此时相望不相闻,但逐月华流照君。把思念寄托于物,寄托于声,愁绪都藏在了长安月夜的捣衣声里。


最重要的是,无论在怎样的情感联系里,无论用怎样的表达方式,都应该大声而直白地表达自己地喜爱,以及真心的赞美和表白。


毕竟,You, hard to find, hard to forget.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