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达国家的法国,法国人都用手机做了什么

ZH-一蕾 2016-05-02 16:39:57
  • 0
  • 10066
  • 0
  • 0
  • 0

工业革命之后,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成长为了现在的发达国家,那么法国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自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略胜一筹的科技实力。可能没有来过法国的人总是在幻想法国除了拥有醉人的美景之外,还拥有什么其他新鲜的东西。比如法国人热爱什么交友软件,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热衷苹果三星吗,法国人平时喜欢用这些产品做什么,听歌还是看电影?

“90后”应该说是和手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代人了,因为“90后”不仅见证了手机的成长,从手机的出现到普及;从只能接打电话到成为多功能的智能产品;从按键到触屏,还因为“90后”在和手机一起成长,“90后”的成长史可以说和手机的成长史是同步的。那么在那么密切的关系之下,中国的青少年们自然而然地就活在了一个没有手机似乎寸步难行的世界里。其实渐渐地,手机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加深,这种影响就目前社会来看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了,它开始慢慢将自己编织成一个大网,在穹顶之下,企图将各个年龄段各个国家的人都囊括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有控制的地方就会有沦陷,也同样会滋生出反抗,更有一些原本就不参与控制的人。对比中法不同的手机观,看看自己到底是沦陷的,还是反抗的,还是一开始就置身于室外的。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3/21/20160321030139000000_1_51191_44.jpg

眼见为实,法国的手机普及率是很高的,曾经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也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直到后来弱肉强食。到13年,市面上就好像其他手机断货一样,只有苹果和三星两款手机,尤其是国内的很多年轻人,逐渐成为苹果手机的死忠粉,从iphone4到4s,再到iphone5,5s,他们手机的更换度就和苹果公司的产品更新度始终保持一致。记得有个朋友说等到考大学要自己的父母给自己买苹果三件套(iPhone、iPad和MacBoo)。很多人说苹果手机速度快,使用方便,一旦使用便不可能再使用其他品牌的手机了。其实苹果手机的这种抓人的吸引力和几年前苹果手机的一个类似于新品发布会的演讲有异曲同工之妙——brainwash(洗脑)。那场演讲反复强调了一个词“amazing”,演讲结束之后,有记者对于观众进行了一些小采访,发现这些观众对于这款产品的全部认知就只剩下了“amazing”,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想法。三星手机也不甘示弱,在外形功能上不断改进。放眼望去,整个大天朝的手机领域几乎被苹果三星垄断。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17/20160417194339000000_1_81042_3.jpg

在国内,很多人都会从新型手机销售的第一天开始,在专卖店门口顶着严寒,排起长龙,然后以最高的价格买下他们,哪怕这些人知道再过几个月这款手机一定会掉价,他们也不屑一顾,因为几个月后就会有更为新型的手机出现。手机似乎对于他们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一个移动工具了。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3/21/20160321030801000000_1_93798_88.jpg

那么浪漫的法国人民也对于手机的牌子那么挑剔吗?在这样一个休息比工作似乎更为重要的国度里,法国人也会放弃美好的睡眠时间一大清早排队去买手机吗?

在法国,同样有人用苹果,用三星,但是这个比例和国内相比起来可是大大下降了,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这个手机自己喜不喜欢,它的功能怎么样,和手机的品牌没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们不会因为这个是苹果,这个是三星,就去疯狂抢购。其实在这里,手机卖的并不是很贵,手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而手机的品牌也很多样,苹果也好,三星也罢,还是我们国人引以为豪的华为,在这里都是手机品牌的一种而已。依然有法国人在用翻盖的带键盘的手机,也不会有人因为使用了这种稍微老式一点的手机而被嘲笑,一切都在个人选择。手机于他们而言,真的似乎只是一个负责联系的移动工具而已,它不是身份的体现,更不会是财富的象征。

而对于买手机排队的事情在这里可能有点天方夜谭了。欧洲人少,买手机不需要人挤人,但是在法国从来没有出现过排成长龙等候几个小时只为了买部手机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手机专卖店,实体店里也时不时会有很多人,但是他们很多不是因为这个是三星或者苹果新款就连机子都不打开体验一下直接买走,他们会像曾经中国手机“百家争鸣”时国人选择手机一样,对比价格,外形,手机内部程序的便捷度,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思考,或者和店员交流。

不知道很多国人自己有没有发现,在公共场合中我们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了,其实,法国也有很多低头族,微弱灯光的电影院,洒满阳光的公园长椅,人来人往的星巴克,哪里都是这些法式低头族的栖息地。那么这些低头族到底在干什么,和国人一样聊微信,刷微博?

要从公共场合观察两国人民不同的手机观,最明显的要数火车站,汽车站,地铁这些和交通有关的地方了。曾经的中国火车站,那会儿手机刚起步,车站的国人大部分在聊天,或者耐不住旅行的劳累,小眯一会。可是现在,无论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车站,公共场合的国人全都变成了“低头族”,有人在刷微信,有人在看电影,之后检票上车,还是刷微信,看电影。有些学生选择在回家的火车上高铁上继续复习,或者看看其他课外书,可是有一些“低头族”却在暗暗讥讽这些看书的人,若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人对比明显。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17/20160417195609000000_1_250432_97.jpg

记得有一次坐高铁,身边的小男孩,看起来5岁左右的样子,一直在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我的iPad 在哪,把iPad 给我玩一下”。这让我想起了我5岁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整天和朋友跳皮筋、翻墙头摘果子、滑冰,打球的日子,经常玩的很疯,却充实快乐。可是现在的孩子,太早就拥有了手机,高科技的结果为他们造了一个牢笼,一个他们心甘情愿住进去的牢笼。

据调查发现,近6成以上的中学生都拥有手机,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增加,年龄也在逐年下降。年龄越小的孩子自控能力就越差,而未成年人走入歧途的概率和使用手机的概率成正相关。如此过早让孩子接触到手机真的是为他们打开了现代化新世界的美好大门吗?

有的文章说,谁说法国人不是手机控,为什么地铁里有那么多看书的帅哥,那是因为法国的地铁里没有信号,用不了手机。法国的地铁里确实是没有信号的,连电话都打不出去。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3/21/20160321032002000000_1_88597_40.jpg

但是法国人不看手机和这个并没有关系,如果多观察一下身边的法国人,就会发现即使是在汽车站等公交车的那么2~3分钟时间里,他们依旧会看书;在火车站等火车的时间里,他们也会看书。在火车上,很多人都是小声聊天,偶尔打个小盹,很多旅客也会选择在火车上用电脑工作,但是很少有人会选择变成“手机低头族”。

法国人爱看书是出了名的,每到休息日,法国的书店总是人山人海,法国人也很聪明地把书籍设计地精小便携。曾经中国也有很多很多会在公共场合继续做研究的人,可是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在欧洲大陆的法国,人民却依旧维持着曾经的生活节奏。手机改变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却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17/20160417200321000000_1_261317_22.jpg

中华美食名满天下,很多外国人都不愿意看《舌尖上的中国》,因为看的到,吃不到......

中国聚会吃的历史可是很悠久的,从普通小聚到满汉全席。有个比较方言的说法叫“吃大桌”。顾名思义,就是围着个大桌开吃。同时法国也是世界美食之都,法国人喜欢吃,喜欢party。科技的进步是一定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的,而法国最奇妙的一点就是它在很多方面的现代化程度要远超中国,可是在另一些方面好像还是维持在几十年前的样子,从来没有改变。法国饭桌上的传统就是如此。

中国如此悠久的历史抵挡不住手机10年的存在。曾经我们吃的是菜肴,吃的是感情,现在似乎吃的是手机,因为很多时候周围的人全部都在关注自己的手机,整个过程和身边的人零交流。似乎每个人都习惯了和朋友A在一起时和朋友B微信聊天,和B在一起又和A微信聊天,如此劳累的聊天方式就这么一遍又一遍在中国聚会的饭桌上上演着。城市越大效果越明显,似乎人们想要找到曾经的那种感觉只能去乡下了。

同样的事情,在看电影的时候也经常发生,人们相约看电影,每隔5分钟他们就会看一下手机,电影里的所以转折点都被一一错过,最终因为看不懂了没意思了就只能自顾躺在一边继续玩手机了,最终好几个人的电影就呵呵地变成一个人的电影了。即使是在国内的电影院,灯光暗下来,仍旧有很多人每隔几分钟看几眼手机。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3/21/20160321032558000000_1_67338_4.jpg

法国人保持着他们几十年不变吃的传统,他们不喜欢“快餐文化”,所有的过程都是慢慢悠悠的,有句玩笑话说法语为什么那么难,单词为什么那么多?因为法国人爱吧啦啊!那么法国人是怎么吃饭和聚会的呢?

与国人相比,法国人则更喜欢聚会,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街边的咖啡馆,小餐馆,和朋友,和亲人一起吃吃聊聊。法国人将吃饭变成了一种艺术,一顿午饭吃到6个小时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有时我们会调侃,为什么法语那么难,原来都是法国人说话太多了。每到圣诞节,法国人一个大家庭会聚在一起吃东西,聊天,整整一天!可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几乎不会去看手机,他们更加享受和朋友和亲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法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比国人要幸福很多。想象一下,一个家庭里,一家三口呆在一个空间里,可是每个人都在看手机,这会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吗?哪怕他们也会一起吃饭一起交流。法国的孩子也是一样,法国的孩子更接近国内“90后”小时候,他们没有手机,却去逛博物馆,去野外郊游,和同伴幼稚地进行一些小攀比,可是他们很幸福。

每逢佳节,便是走亲访友聚会的好时候,可是铺天盖地如出一辙的祝福短信淹没了这一切,本来应该出于真心的祝福变成了形式化的“不走心”。人是群居动物,人的社会性是人最本质的东西。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框,框走了我们最珍贵的真情,框走了我们的交心。手机不是人情淡漠的理由,个人内心对于手机的认知才是决定人情冷暖的必要条件。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17/20160417200547000000_1_244389_57.jpg

法国就是这样一直从容优雅,处处透着一个“软”字,和中国快速前进的步伐截然不同。都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那么法国学生也和这个圣母心的国家一样处处优雅吗?还是说很多时候他们和中国学生一样很多时候都是充满活力的?还有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在中国的校园里,学生们早早到了教室,尤其是大学,课前,课中,课下,平均10个里面有9个都在看手机,哪怕是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可是法国校园里偏偏会有“太阳之下,席地而坐”的传统。国内的姑娘对于太阳的照射避之不及,出去玩的时候,姑娘们却提前准备好了防晒霜,防晒衣,遮阳帽以及…遮阳伞。可是在欧洲,尤其是在多雨的北方,法国人非常热爱阳光,这里的阳光就像给人以希望一般。曾经看到一个法国女人牵着一条拉布拉多在阳光下的草地上奔跑,阳光在她和狗的身上反射着,那是我看过的最美好的画面。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17/20160417203232000000_1_181099_60.jpg

法国的大学里,学生喜欢在课间,在午饭的时候,找一块太阳充足的地方,围成一个圈席地而坐,一边说笑,一边啃着法国硬面包或者薯条三明治。这种没有手机的轻松自在的日子才应该是一种身心最为享受,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和一群朋友在一起,谈谈身边的趣事,分享彼此的经历,拉近彼此的距离,可能获得的东西要远远超过那些看似内容丰富的手机软件。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17/20160417200946000000_1_231819_94.jpg

其实手机法国的影响虽然可能没有国内如此大,但是“手机依赖症"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在法国各大考试的阅读理解上,和法国的作文考试中,这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命题,可见法国人对此是很重视的。对于“手机依赖症”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就会产生一种焦躁空洞的心理。所谓“这是病,得治",不管怎样,人总需要放下手机,拥抱世界。


对于中法手机的对比就先告一段落了,在有手机的世界里,我们拥有了更快获得信息的渠道,在没有手机的世界里,我们更拥有的最为原始的快乐和幸福。所以不管拥有什么样的手机,不管是在亚洲的中国,还是欧洲的法国,不管距离有多远,一件事物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中国有“低头族”,其实法国也有“网瘾狂”,手机不关乎国籍,人种,只关乎内心而已。

本文为欧时代自由撰稿人原创,版权归欧时代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 oushidai@gmail.com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