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北非穆斯林男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仔 2016-04-04 16:42:02
  • 0
  • 20029
  • 0
  • 1
  • 1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3817000000_1_312903_10.jpg

放眼望去,在中国社交网络上,“穆斯林男友”始终是一个自带尴尬体质的话题。

在狗血的天涯求打醒: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148000000_1_37495_76.jpg

在文艺的豆瓣求抱团: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157000000_1_27627_71.jpg

甚至在精英的知乎寻求业内高见: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209000000_1_26019_39.jpg

接下来我们插入一个游戏。

假设以上的“穆斯林”三个字全部被替换为“美国人”、“香港人”或者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重新读一遍。

比如:如果男友是德国人,是否该果断放弃?

——同学,你是从法西斯时代穿越过来的吧?

再如:我和河南男朋友有未来吗?

——河南人怎么了?小心我偷你家门前的井盖儿哼!

你会不会觉得小题大做?甚至觉得莫名其妙?可唯独,当这个对象是“穆斯林”的时候,你觉得所有的表述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See?穆斯林这个群体,是被妖魔化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我的男朋友是穆斯林”不是一句可以被祝福的恋爱宣告,而变成一种忧心忡忡的求救。我们甚至会看到这样的冷嘲热讽: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338000000_1_34680_52.jpg

如果你赞同这位仁兄的说法,那么请你务必将信将疑地看下去,我在评论区等你来撕。

知乎上有一位Trois小姐,因为回答了“和外国人结婚是什么体验?”,被猎奇,被人肉,被攻击,当然也被很多人赞“只羡鸳鸯不羡仙”。

男生Yas:穆斯林,阿拉伯人,来自非洲阿尔及利亚。

女生Trois:共产党员,军人家庭,祖辈在中国。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355000000_1_364516_54.jpg

下面我们移步北纬45°西经 73°,欢迎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仅次于巴黎的全球第二大法语城市。

一、爱是一种幸运

Trois说,其实我认识他,纯属偶然啦。

他和我室友是朋友,去年夏天他们一起去山上野餐的时候下大雨,就来我们家避雨,正好我在家。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笑盈盈地对我说,你脸蛋上的两团红色好像樱桃小丸子啊。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415000000_1_48876_71.jpg

诶呀,你要问我真正爱上他的那个瞬间吗。

我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他行为举止非常得体,可室友告诉我他是穆斯林,阿尔及利亚人。你懂的,中国女生一听到穆斯林三个字,就会本能地剔除掉当男朋友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我们顶多做个好朋友。 

我的宗教成见导致我跟他约会时一直有所保留,而且在我们交往期间,他的朋友也有过对我不友善的评论。但他一听到这些评论都会立刻打断。他把这些外界的恶意全都藏起来,直到一天一个契机让这件事被摆上台面,他才将长久以来那些负面消息告诉我,然后说,世界上总有人喜欢给别人下定义,但是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亲眼看到的。

那一瞬间我有点呆。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给他贴上的标签也根本都是道听途说,跟我亲眼见到的这个人没有一丁点关系。他的朋友对我说三道四,他没有听,而我光凭着媒体报道和坊间传言,就把他默认为“那一类人”。

也就是那一瞬间,我脑中闪过了他为我做过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每一个场景都记忆犹新。他很好,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那么好,可我却很差,我拒绝他的理由仅仅因为他是穆斯林。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4/20160404162652000000_1_54499_54.jpg

没错,就是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

我是个蛮传统的中国女生,所以我们约会的节奏特别慢。像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爱情一样,他很爱做饭给我吃,每个周末约我出去运动,到我的家里修修补补,认识我的朋友,让我真的找到了生活的趣味。大雪天的时候我们走着走着他就牵起了我的手。你知道其实很多法国人,他们私下对你又暧昧又甜蜜,但不会真正带你进入他的生活。

穆斯林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中我们汉族最关心的就是“不吃猪肉”。可那又怎样呢?很多人都觉得吃狗肉非常奇葩,吃内脏更不可理喻。我个人吃菠萝会过敏,还不喜欢吃橄榄和圆椒,自从他知道以后就再也没做过这些菜,但他明明最爱吃菠萝了呀。在吃的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出牺牲,并不会触犯到底线,更谈不上判断善恶的标准。不过我冰箱里一直囤着猪肉饺子哈哈哈。

蒙特利尔有一条“中国运河”(Canal Lachine),夏天我们常在河上划船,河边骑车,野餐,晒太阳。我缺乏锻炼所以骑得很慢,他陪在旁边慢慢骑,偶尔转过头来朝我笑一笑。

“干嘛笑?”

“因为你今天愿意出来和我玩啊。”

当时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直到有一个法国人来加拿大找我玩儿,我们正好也一起去骑车,可他骑得巨快无比,遥遥领先,我穿着单衣拼命追,冻得瑟瑟发抖,他却兴奋地头都没回。

编者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位法国小哥你真是神助攻。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448000000_1_187052_55.jpg

(我们在蒙特利尔的中国运河上)

 

Yas说,我并没有特别的撩妹技巧

第一眼看到这个姑娘,我就很喜欢她。可你知道,一见钟情仅仅是第一眼而已,我开始慢慢地约她出来聚餐、玩游戏、约会,发现她非常聪明,发现我们有那么多共同喜好,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

没错,我感觉到她刚开始对我有抗拒,但我一直在努力让她看到真实的我,努力去爱她和照顾她,我知道时间会纠正所有的偏见。

(面对坚持八卦的我)哈?我真的没有特别的撩妹技巧,因为这个姑娘又聪明又独立,根本就不是调戏两下就能搞定的啊。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507000000_1_751450_31.jpg

Yas大厨作品集锦)

 

二、一袭头巾,一对冲突

我问姑娘,会因为宗教问题和男朋友对撕吗?

我们之间所有的争论,都出于我对伊斯兰教理解的偏差。

首当其冲的就是男女不平等。我总觉得伊斯兰教对女人很凶残,但事实上在阿尔及利亚社会中,女性受到了很高的尊重。在北非国家完全没有“生女儿不值钱”的说法。

我男朋友的妈妈是儿科医生,他姐姐是刑法博士,妹妹快要读大学。阿尔及利亚的女性可以工作,可以读书,从1962国家独立之后就有投票权,女性在各行各业占有重要的职位,戴头巾更多是出于文化习惯而不是宗教胁迫。总而言之,你能想象到的女人应该有的权利,她们都有。

我承认,虽然是法语专业出身,但我以前好像从没关注过阿尔及利亚这个法语国家,对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Yas曾经问我,“你现在就真真切切地和我这个穆斯林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在你生命里陪伴24小时的人,可你不愿意相信我,却为何愿意相信媒体说的那些话?”

其实我大一的时候辅修过宗教学甚至拿到过满绩,我好歹也接受了高等教育,我明明一直要求自己独立思考,可为什么我的看法依然如此幼稚,依然会被新闻和舆论洗脑?现在,既然我可以反思,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抱着成见不放呢?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527000000_1_183177_8.jpg

(阿尔及利亚大家庭的日常)

 

Yas说,中国坊间流传的这些穆斯林习俗,比我想象的更离谱。

穆斯林女性真的可以工作,我的家庭不是特例。

我的姐姐是律师和大学教授,我的姨妈之前在社会学领域工作,后来为了照看孩子选择休业在家,现在孩子也长大了,她正打算重新开始工作。

我有一半阿尔及利亚血统和一半摩洛哥血统,爷爷又是土耳其人,所以我想我对于整个穆斯林大社群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至少在我认识的所有家庭里,不论贫富,女孩子都有读书和工作的机会。

我读高中时班里有26个女孩和4个男孩。

举个栗子,我们数理班(Mathéleme)里女生是男生的六倍多。因为女孩子本来就聪明,在功课上又比男孩子努力。隔壁的生科班(Scientifique)的情况是男女参半。

穆斯林男人娶四个老婆也不是不可能但是...

大家公认一夫一妻好吗!

在某些条件下,法律破例特许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对象的多妻,但这绝不是一种社会常态。我是个飞行员,去到过阿尔及利亚最偏僻最落后的地方,没听说过哪个男人有两个老婆的。我也不会要求Trois为了嫁给我而改信伊斯兰教,没有人可以主宰别人的信仰自由。

编者再按:所以大家不必操心四个女人凑一桌麻将了,真的。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4328000000_1_9495_45.jpg

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里,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被迫戴头巾的女性。

古兰经有教法规定,你不能强迫任何人。所以戴不戴头巾是女人自己的选择,像我妹妹就不喜欢戴。当然我指的是在阿尔及利亚,如果其他阿拉伯国家强迫女性戴头巾也是可能的。

特别讽刺的是,我从来没碰到有人被迫戴上头巾,却认识不少被迫摘下头巾的人。在法国巴黎,戴头巾的小女孩连校门都不让进。我姐姐在一个西方化的环境下工作,那里的人把头巾看成愚昧和封建的符号,我记得她曾经因为不堪压力而痛哭过。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人们一直在批判“强迫女人戴上头巾”,而没人留意到“强迫女人摘下头巾”呢?戴头巾,既然不是被迫,便是权利。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549000000_1_156222_51.jpg

(左一为Yas的妹妹,选择不戴头巾)

 

三、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Trois说,我爸爸至今不知道我在和外国人谈恋爱。

我偷偷告诉了妈妈,她帮我继续瞒着爸爸。我爸爸是个军人,对外国人还真没什么好感,这件事对他来说大概挺难接受的吧。

不光是中国人,之前我俩一起在找租房的时候,加拿大房东也觉得我们这对组合特别奇葩,还特意找我们各自的室友调查过一番。

我在知乎回答了“和外国人结婚是什么体验”之后的四五天里,收到了非常多的辱骂,我一张张都截屏了,倒不是想干嘛,只是以后想做个关于社会认同度的调查。虽然如今跨国婚姻越来越多,大家的宽容度还是慢了一拍。另外,知乎上那些恶意满满的评论让我觉得,在中国物化女性的现象似乎更加严重。 

Yas说:最重要的是和她在一起。 

在认识她之前,我的人生志向就是读书而已,但现在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想和她一起实现梦想,和她一起环游世界。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她在一起。

你看,非洲人+穆斯林+阿拉伯人,所有的不好我全占了,还蛮惨的。但如果今后我来中国发展和定居,我一定争取给自己实力洗白,我有信心!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604000000_1_132863_36.jpg

Trois说:

留学生都知道,我们中国人群体也容易成为攻击对象,每当这时候,总会有人忍不住说,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像你们说的那样。那难道穆斯林就能够被一言以蔽之吗?当你开始走近他们之后,你会害怕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伤害到这个大群体里你在乎的那一个人。

Yas说:

我开始学中文啦,学了点词语和句子,我还让Trois帮我编一段对话,以后好跟她爸妈聊天。让我惊讶的是,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她想学阿拉伯语。其实我俩交流用法语就足够了,但她真的开始对阿拉伯语感兴趣了!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喜欢她的一点:她热爱这个大千世界,会好奇,会关心,会宽容。

http://www.oushidai.com/static/upload/2016/04/01/20160401201625000000_1_78466_59.jpg

 编者按了又按: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眺望远方的世界,可我们的认知水平什么时候才能超越“新疆人偷东西”、“日本人好变态”和“穆斯林都是极品”呢?

大部分中国人甚至都没有踏上过阿拉伯世界的土地,却仿佛已经熟知那里所有的粗鄙陋习。在这样一种压倒性的语境下,发出以一敌众的反驳有多重要,而倾听一个真实却微弱的声音又有多难。

连亲爱的凤姐都告诉我们,“不要身体已经进入新世纪而思想还停留在中世纪”。种族和文明之间的壁垒,有时候坚固得真是令人绝望,可再高的城墙,再多的砖块,也终有一天会被时代大融合的洪流夷平。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汇聚更多的力量让这一切更快地发生。

 

注:本文照片由TroisYas提供,原文链接为Trois的知乎回答“和外国人结婚是什么体验”。

原文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77774/answer/79764306

本文为欧时代自由撰稿人原创,版权归欧时代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 oushidai@gmail.com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