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看中国 | BBC:中国发现的寒武纪化石,极其不可思议

英伦圈 2019-04-01 15:37:26
  • 0
  • 5076
  • 0
  • 0
  • 0

我们的祖先到底是什么样子?

欧洲时报陈斯睿编译报道

日前,在中国湖北省宜昌长阳地区发现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研究报告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英国主流媒体对位于中国这一巨大发现进行了详细报道,并称之为“令人极其不可思议”的巨大收获。

BBC报道,3月22日,《科学》杂志刊载了中国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发表的《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研究团队在湖北省淡水河和清江河交汇处上发现了数以千计惊人的化石群,被称为清江生物群

《卫报》称,这些化石展现了原始形态的水母,海绵,藻类,海葵,蠕虫和节肢动物的细鞭状触角被埋在古老的水下泥石流中得以保存。这些生物在化石中保存得如此完好,以至于身体的软组织,包括肌肉,内脏,眼睛,鳃,嘴等等都仍然可见。

《卫报》表示,这些化石有机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18亿年前,当时地球上的生命体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寒武纪爆发的大规模物种爆发,这一事件标志着许多异常生物的到来。有些生物在那时灭绝,而另一些生物开始繁衍生息。

科学家到现在为止还在争论是什么促使寒武纪爆发。其中一个想法是,生命偶然发现了建立动物体的遗传工具,但是食物链的形成,板块漂移,营养物质涌入海洋等等现象也都可能在寒武纪爆发中发挥了作用。清江生物群的发现为科学界提供了一个生活在寒武纪时期生物生态系统的写照。

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描述了寒武纪清江的生物被海底泥石流吞没,将它们卷入更深更冷的水中。这些生物被埋在细小的沉积物中,导致正常的腐烂过程停止,这让它们可以被完整保存下来。

BBC在报道中说,超过一半的化石是以前未被发现的物种,古生物学家称之为“不可思议”。在清江生物群已收集了20,000多个标本,到目前为止已分析4,351个标本。《卫报》报道,这些已分析标本被归为101个种类,其中53个全新种类。

研究团队领队之一,来自中国西北大学的张兴良教授告诉BBC,这些化石将成为“研究早期生物起源极其重要的来源”。参与这项研究的地质学家罗伯特盖恩斯教授表示,大多数化石通常由硬体动物转变而成,软体动物通常是不会转化成化石的,所以此次发现在早期生物研究中是一大突破。其中,海蜇和海葵化石尤其引起科学家的兴趣,盖恩斯称这种化石有别于他见过的所有事物,它们的数量之多和丰富多样的形态都令他震惊。

BBC报道,研究团队现在正在记录剩余的标本,并在该地区进行更多的钻探,以了解更多有关古老的当地生态系统和化石石化过程的信息。这些化石来自寒武纪时期,这一时期始于5.41亿年前,从这时期起,地球上的动物多样性迅速增加。

盖恩斯希望他的研究也会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生物多样性在现在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大多数主要的动物族系都是因为寒武纪的爆发而产生的,这样的爆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也说明我们与所有活体动物的深厚亲缘关系。”

《卫报》表示,杜伦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马丁史密斯称,清江生物群为生物进化史提供了重要且极其细节的证据。“它的保存质量令人惊奇,”他说。

“如果你派一个时间旅行者带着相机和一台X光机回到寒武纪时期,他们带回来的图像将与这些化石别无两样,这些化石保留了比人类头发更精细的细节”。他表示这些化石将有助于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进程,探索生物如何从远古简单生物体进化到现在的生物多样性。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将帮助人们分辨出大脑等复杂器官是如何进化的

BBC报道,古生物学家艾莉森戴利教授虽未参与该研究,但他在《科学》杂志中撰写了一份附带分析,并告诉BBC称,这是过去100年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发现。根据《卫报》,洛桑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艾利森戴利说,清江生物群化石中的两个物种对她很有吸引力。第一个是动吻动物门,也被称为泥龙。

现在这些类似蠕虫的生物长达几毫米,生活在柔软的泥土中。但化石显示泥龙在远古时期长达4厘米,让人很难想象现在的泥龙有比它长十几倍的祖先。戴利说,清江生物群发现了大量的栉水母。这些肉食性海洋生物是生命史上最原始的生物之一,研究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追溯动物进化的第一步。戴利说,“这只是一系列备受瞩目的研究中的第一篇,将会有更多研究揭示关于寒武纪生物秘密的答案”。

以上5图均来自BBC新闻

 欧洲现在联起了手 释放加入一带一路信号

欧洲时报陈述编译报道

本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访意行程后前往法国,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巴黎举行峰会。在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将中国标签为战略对手,以及欧中关系峰会下月即将在布鲁塞尔举行之际,此次会谈格外引人注目。

《金融时报》报道称,马克龙在双边会谈之后,邀请默克尔和容克一起进行会谈,以彰显欧盟的团结,以及欧洲作为和中美一样经济超级力量的角色。

法、德及欧盟希望中国能够向外国企业开放国内市场。默克尔强调,未来双方如果希望敲定欧盟-中国投资协定,“需要一定程度的互惠措施”。

马克龙表示,欧洲的开放帮助中国实现了经历令人惊叹的转型并帮助7亿人脱离贫困,同时也制造了“深层次的紧张关系,导致需要合理的保护措施”。

中国方则表示,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并且针对中欧关系中存在的不信任提出了警告。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主流,即使存在分歧和竞争,也是良性的竞争。

路透社报道称,欧洲最重要的几位领导人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加公平的贸易关系,释放出如果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更够带来更大的中国市场准入,将对接触该倡议持开放态度的信号

但欧洲希望对中国的倡议采取统一路线的想法在上周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变得更加困难。

《卫报》则从全球经济贸易角度对此次习近平与欧洲领导人的峰会进行了分析。该报表示,在其中一个层面上,会谈传递处的信息非常明显:在美国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关税战面前显示团结。

同时,此次会谈的实质则更加复杂,但每一位参与者都从中得到了一部分想要的成果。

《卫报》分析称,在出口已经受到全球经济环境拖累的情况下,中国不太能承受与欧洲的贸易出现阻碍。同时,中国也希望一带一路倡议从东亚一直延展到欧洲心脏地带。让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无论从政治还是贸易上都是中国的一记妙招

意大利米兰。图:Escape

(英伦圈原创,原文刊载自《欧洲时报》英国版,转载请注明。)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