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妈妈可以优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闹?深扒法式教育的点滴(上)

想法 2016-09-06 23:58:14
  • 0
  • 9919
  • 0
  • 1
  • 1



说起写这个话题,享法妹是有私心的,一是上周的时候我们发表了《天朝连生二胎都担心养不起,为什么在法国的他们敢生三胎,后台里有很多人说这里面多的是和金钱相关的补贴,要不要写篇法国妈妈究竟是怎么养孩子的文章;二是享法妹较多闺蜜今年陆续当了妈咪,看着香喷喷的小盆友,大家成就感蛮高的,就是有一点,说是自己怎么都休息不好,这也是私心里想给这些个闺蜜们看的法国妈妈育儿经。


《法国妈妈育儿经》是享法妹在豆瓣里买的一本电子书,陆续地给闺蜜们推荐过,不过她们养娃辛苦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中国妈妈经,于是抢先帮她们看了。


作者是Pamela Druckerman,这书也是她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后得出的可喜可贺的理论,她曾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在巴黎生活了9年。同时作为一位妈妈,三个都出生在法国的孩子使她留心观察法国育儿习俗。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一结论成了她的书在各个国家不同版本的书名,比如英国版书名《French Children Don't Throw Food》(法国小孩不乱扔食物);台湾版译名为《为什么法国妈妈可以优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闹?》;大陆版译名更加直接,《法国妈妈育儿经》。。。

其实作者Pamela Druckerman在巴黎生了女儿以后,一开始也是认命地以为从此大概就会忙得没有自己的时间,为了孩子的需求和发展,妈妈的责任最重大,一刻都不得疏忽。可是,当她累得想大叫救命时,却发现法国妈妈们个个光鲜亮丽、悠然自得。她们在身为母亲的同时,显然并没有忘了自己也是一个女人,一方面照顾小孩,一方面也保有自我,享受自由。
 
法国生活,和她自己所熟悉的美式教育,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

"当美国家庭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时,父母们大多时间在充当孩子们纷争的裁判员,或帮助学步儿在厨房绕圈练习走路,或在地板上帮忙堆乐高积木。其间总要上演几轮哭闹和安慰。可当法国家庭的朋友来做客时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人们自在地喝着咖啡,孩子们则开心地自己玩儿着。"


她开始慢慢学习法式教育到底是什么?



01.
法国妈妈有着“独特的孕期生活”
她们不会捧着育儿书来啃,也不迷信专家的意见,不认为按照书本就能养好孩子,归根到底还是要凭自己的感觉。与美国妈妈怀孕时忧心忡忡的表现,甚至想要表现出奉献身心的样子相比;法国妈妈则表现得平静,会夸耀自己没有放弃享乐。


甚至在法国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在40周蜕变成母亲,不应该成为剥夺你做女人的权利的理由。

 
于是,法国杂志《十月怀胎》(Neuf Mois)里有一张照片,那是一个身穿蕾丝连体衣的深发女郎,她大腹便便,吃着点心,正舔掉沾在指头上的果酱。“在孕期,溺爱一下你内在的那个小女人非常重要。怀孕值得细细品味。”


孕妇应该为保持完美身材而奋斗,每个法国人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关于身材,医师会建议孕妇和常人一样健康饮食就可以了。甚至一份指南建议,如果孕妇还是很饿的话,下午加个零食就可以了。比如,零食可以是“1/6的法棒面包”,一片奶酪和一杯水。

02.
孩子会“搞定”他自己的夜晚。
作者听到过的一个最糟糕的故事来自一个华盛顿的朋友埃莉森,她有一个7个月大的儿子。在儿子出生后的6个月里,她看着表,每两个小时就喂一次奶。7个月时,他开始能睡4个小时。埃莉森——这位拥有常春藤大学文凭的市场学专家,原以为能克服自己的筋疲力尽,结果她必须暂停她的事业。她感觉自己没有选择,必须配合她宝宝那奇怪并折磨人的作息时间表。

和法国家长谈起睡觉这件事。他们是作者的邻居、工作中的熟人,还有朋友的朋友。他们全都声称自己的宝宝很小就开始睡整夜觉。有些孩子甚至可以从6周大开始就可以“搞定她的夜晚”。
 
别怀疑,法国宝宝两个月大就能一觉到天亮,因为妈妈听见哭声会「等一下」,不是等他哭到累,而是让他学着半夜醒来了继续睡(其实婴儿天生就会,只是需要机会练习)。


麦克·科恩是一位来自法国现今生活在美国儿科医生,他作为儿科医生,把社区里的很多美国宝宝培养成了法国式睡眠习惯。他出了一本精练的育儿书《育儿新知》(The New Basics),

 
第一个干预是,自从宝宝出生,不要在夜晚动不动就出现在宝宝面前,给宝宝一个自我安抚的机会,即使是对刚出生的婴儿,也不要自动地回应他。那些夜晚对宝宝哭闹反应慢一点的父母,大多会有一个乖乖睡的孩子。而立刻跳起来回应的父母,则会有一个夜里反复哭闹的宝宝,直到父母自己都无法忍受。

03.
让宝贝学会“等待”。
法国宝宝大约都在同一个时间吃饭。虽然时间上有点小差别,但这些宝宝分别在大约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4点和晚上8点吃奶。 而这个时间点,差不多也是生活在法国的成人进食时间。也就是说,4个月大的法国宝宝们就已经养成了他们以后一生所遵循的用餐时间表了。。。


在法国,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训的一句话是“sois sage”,意思有点像“乖一点儿”(be good)。当家长对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是在告诉她要行为得体,同时要求她作出正确判断、保持注意力并且尊敬他人。

 
于是,在法国经常看到的情景是,法国婴儿和幼童更有耐心,在需求不能立刻得到满足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平静。当去法国朋友家做客,和他们的孩子相处时,这些孩子明显比较少哭闹和抱怨。即便有小孩在家,大人们却能不受打搅地喝咖啡、聊天。


“等待”甚至也成为育儿语言的一部分。孩子吵闹的时候,法国父母通常都会短短地说“attend”,意思是“等等”,而不是说“安静”或者喊“停”。但如何让孩子真正通晓“等待”的含义,也是法国家长在润物细无声中做好的事情,比如让他们在等待中学会自己开心地玩,比如和家长一起做蛋糕,整个过程需要称量配料的分量,并且按顺序添加,这是让孩子学习耐心的绝好课程。


04.
入托?别紧张!

作者在感知美法两国巨大教育差异的时候,发现入托是最针锋相对的问题。美国中产阶层的妈妈们,通常都不是日托中心的拥护者。“日托”这两个字眼,会让她们立刻联想到恋童癖和那个满是哭闹宝宝的脏乱而昏暗的房间。


但法国父母,则挤破头地争取在日托中心拿到一个名额。日托中心一般一周开放5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妈妈们早在孕期就开始着手申请,然后上演慷慨陈词、哄骗和祈求,只为孩子早日进入日托中心。日托中心由国家补贴,会根据父母的收入多少收取相应的费用。法国妈妈们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系统。


有许多小小孩是在6个月之后就入托了,在日托中心,每周都会有一名儿科医生和一名心理学专家到此巡诊。看护老师会记录小小孩每天小睡和排便的情况,并向家长汇报吃饭情况。对于小小孩,老师们一次只喂一个,他们或者把孩子抱在腿上,或者将他放在婴儿椅里。他们每天同一时间将宝宝放回小床睡觉,而且不会把他们叫醒。

 
日托中心的老师对孩子讲话轻言细语,并带着尊重的口吻。他们使用“权利”之类的句子:你有权做这个;你没有权做那个。他们用的口吻和我法国父母一样。每个人都认为界限不可松动,它必须保持一致性。
 
真正深得家长欢心的是日托中心的食物,更确切地说,是饮食文化。每个星期一,日托中心会在大门口处的白板上贴出一个星期的餐单。午饭有四样儿:蔬菜冷盘、带有谷物和蔬菜的主食、每天换样儿的奶酪、新鲜水果或水果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食物会稍稍有点不同,最小的孩子的食物,都压成泥状了。


本来想一口气把这本书中所有理论写出来,但发现文字太多,完全超出了一篇微信文章正常的容量。想了想,还是放在明天的头条继续发布。同时也欢迎各位妈妈来聊一聊对英法美中不同育儿观念的想法。


想法专稿,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评论 (0)

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最少输入10个字